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桑植土家族的跳丧舞

桑植土家族的跳丧舞

时间:2022-03-08 09:37:17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摘 要〕土家族是分布在我国湖北、湖南省内的一个少数民族,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习性,它所特有的一种把丧事喜办的古老葬俗歌舞因与宗教祭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土家族跳丧舞蕴涵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本文主要对湖南桑植地区龙潭坪镇四方溪村土家族传统性祭祀舞蹈做一个浅要的探討,通过研究其起源、演化、形式、价值,力求展现出土家族舞蹈特征,以及土家文化对现代艺术生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土家族起源;艺术特征;重要价值
  土家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当地的先民常常通过宗教祭祀、节日庆典等活动,将各方面的知识用舞蹈的形式传播给青年一代。湖南省张家界桑植县龙潭坪镇四方溪村,座落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境内群山连绵起伏,平均海拔500米以上,面积256平方公里,以土家族人居多,还有少量的苗族、白族。至今仍用歌舞的方式进行丧葬习俗,以此祭奠逝去者。虽然周边经济发达地区早已实行火葬,但土家族人多以土葬为主,根据家庭经济实力“做道场”,继承并发展了传统道教丧礼,这些变化常常富含文化意蕴。笔者通过对该地区的“跳丧”舞蹈做了一点研究,从它的起源、特征、舞蹈形式、价值几个方面来简述它。
  一、桑植跳丧舞起源
  桑植跳丧舞起源于桑植原始先民的巫舞,先后与古巴人的战舞、摆手舞、佛教舞蹈融合,经过历史长河的锤炼,形成了同边顺拐、颤膝下沉、反胴划圆的动律。古朴庄严的宗教舞蹈风格、庄雅与奔放并存的节奏、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融合土家族原始巫教、巴楚舞傩文化与儒释道文化与一炉的多远文化特征,是桑植各族人民原始宗教信仰及丧葬习俗的产物。其鲜明的艺术特征,为当代民族民间舞创作和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桑植跳丧舞的特征
  (一)民族性和地域性
  从舞体方面看,几乎所有的跳丧舞者都是桑植县内土家族村落村民。从“同边顺拐”和“颤膝下沉”等舞蹈动律也可以看出,桑植跳丧舞实属土家族传统舞蹈的一种。从伴奏乐器及伴奏音乐来看,其主要乐器头钹、二钹的亮击、闷击以及大锣的敞击、逼击等技法的运用,以及头拔、二钹交错击打、相互应答、“大锣断句加花”的演奏技巧等均来源于土家族打溜子。桑植是湘西土家族文化带与鄂西土家族文化带的交接之地,这种特殊的地域性使桑植跳丧舞把鄂西土家族文化带的“崇虎”习俗与湘西土家文化带的“赶虎”习俗融为一体。因而,在舞蹈的伴唱中,用桑植地方方言咬字行腔,衬词运用丰富,有很强的桑植地域性特性。
  (二)独特的舞蹈特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桑植跳丧舞形成了丰富的舞蹈语汇。其一,在庄严肃穆的跳丧仪式中形成了双手自然下垂、上身微微前倾、双脚呈外八字略窄于肩、重尺码前脚掌的基本体态;其二,有八卦步(脚后跟着地,分别点踩地面的八卦点位)、踏罡步(动力腿呈外八字向同侧迈出,主力腿随即呈脚向动力腿方向划圆转进)、柔踩步、跳步、(在绕棺等舞段中,舞者在急促的锣鼓点子及头、二钹的挤拔声中完成各种队形调度,根据节奏的变化采用跳步的方式进行舞蹈)、走四方步、垫步、后撤步等多种特定的步伐;其三,为了缅怀亡人的功德,将亡人的现世罪孽解除以使其灵魂顺利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舞蹈中呈现出“朝佛”“摘仙桃”“降魔”“洒净”“童子拜观音”“猛虎出槛”等数十个含宗教意味的舞蹈动作;其四,有丰富多彩、神秘莫测的手印、手诀。这些手印、手诀与特定的步伐、咒语念唱相互协调配合,把人带入神秘莫测的舞蹈世界和宗教世界。
  (三)风格动律特点
  桑植跳丧舞的颤膝分单腿颤膝和双腿颤膝两种,“颤膝下沉”同样是桑植跳丧舞的基本动律。在拜神、朝佛、参五方、童子拜观音、七星路易脚等动作中,一般为主力腿颤膝,动力腿配合做勾脚前伸或后撤垫步、重心下沉、身体呈屈伸动势,表现出对神灵或亡灵的敬畏与谦卑心理。在其他动作尤其是绕棺舞蹈过程中,舞者通常右腿颤膝,在颤膝过程中使动势得到反冲,并起到连接下一个动作的作用。“反胴”是指胴体在预动状态中的反向发力,也就是常说的适冲必靠。绕棺舞是围绕亡者棺木舞动,舞者手持边鼓、铛子、头钹、二钹、铙、大锣等乐器在急速运动过程中作纷繁复杂的队形变化,如绕9字、单连环、双连环、单穿花、双穿花、正反卷垫子、龙摆尾、正反绕莲台等,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身体以垮为轴呈弧形成圆舞动,这种“划圆”中的“反胴”倾向,使得舞动更为流畅、自然。所谓同边顺拐,即指舞动过程中出左脚动左手、出右脚动右手的基本动律。这种动律贯穿在桑植跳丧舞的始终,与土家族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的基本动律如出一辙。
  (四)音乐伴奏特点
  桑植跳丧音乐伴奏具体表现为2/4、3/4或4/4拍节奏型以及这三种节奏的交替使用。这样的节奏型强化了舞蹈的神圣感和庄严感。而在绕棺、散花等舞段中,大多以自由的散板为主,伴奏锣鼓以及舞者手中的乐器击奏主要依据引导师(在舞蹈队伍的最前列,负责控制舞蹈的节奏并引导队伍进行各种舞蹈动作的表演、转换各种队形者)的动作节奏进行演奏,时快时慢、时紧时松。慢板时,甑鼓、边鼓、大锣、忏锣、铛子、铃钟、头钹、二钹、铙等十余种乐器一起演奏,再配以齐唱、一领众和等多种形式的演唱以及海螺的吹奏,使舞蹈显得自由而不失庄严;快板时,各种乐器(包括舞者手中的乐器)配合舞者急促、快捷的舞蹈节奏进行演奏,有如万马奔腾、千军厮杀,使舞蹈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夺人心螝的震撼力。
  (五)原始古朴、庄严肃穆的宗教舞蹈风格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舞蹈形式和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桑植跳丧舞体现出了原始古朴、庄严肃穆的宗教舞蹈风格。一方面,舞蹈在灵堂(绕棺舞、散花舞)和屋外的坪坝或田土中(开五方狱)进行,灵堂四周挂满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王的画像,坪坝或田土上用石灰画上夸张变形的太极图、八卦图和佛教的边鼓、大锣、忏锣、铛子、铃钟、头钹、二钹、铙、海螺等多种乐器的伴奏下舞蹈,整体氛围显得神圣而神秘,充满着宗教意味;另一方面,舞蹈过程中时常有祝禳的仪式并出现拜神、朝佛、参五方等祈神动作,加之许多动作都配以特定的手印、手诀和八卦步、踏罡步等步伐,并朝向特定的方位进行,蕴含着丰富的原始宗教信息,体现着虔诚的宗教心理、特定的精神理念和宗教信仰,使整个舞蹈呈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此外,舞者在整个舞蹈过程中按照“同边顺拐、颤膝下沉、反胴划圆”的动律特点进行表现,肢体动作古拙质朴、自然流畅,加上严肃的面部表情,即便是快节奏的穿花表演,舞蹈也不失原始古朴、庄严肃穆的宗教舞蹈风格。

推荐访问:桑植|土家族|跳丧舞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