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改革开放建立40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建立40周年征文

时间:2022-03-21 00:20:34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改革开放建立40周年征文

  乘改革东风 走富强道路

  文/ 许小霞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弹指一挥40年——从1978年到2018年,我们已经走过了社会巨大变革、科技空前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的40个春秋。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庆典,我们伟大的祖国比历史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4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首这段难忘的改革发展历程的时候,怎能不让我们全体中国人无限感慨与自豪,怎能不让每一个华夏儿女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感到欢欣与骄傲。

  是什么在4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40年使我们的国家发生沧海桑田般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够在40年后的今天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70后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也没有经历过新中国创业的艰苦卓绝,甚至都没有见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波澜壮阔,沧桑巨变。但是,我们每天经历的,眼前看到的,生活中享受到的点点滴滴,却让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祖国前进的有力步伐,感受到时代奋进的强劲脉动。40 年时间,中国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从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投行;从蛟龙号潜艇打破世界深潜记录、和谐号列车高速迈进新时代到中国第二艘航母出海试验、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行;从神舟系列飞船彰显大国风范到长征运载火箭凸显中国实力。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满怀信心走出去”,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进步,让我们的民族荣光越来越耀眼,我们正一步步走向世界发展的中心。

  未来,还有更多的四十年,需要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去开拓;还有更多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去构想,去描绘,去践行;还有更多的梦想,需要我们去憧憬,去追逐,去实现。作为时代新青年的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坎坷与付出,一定要铭记发展的艰辛与困难,不能忘了遥远的远方、后来的后来。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创建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的高跑得快就得依靠人民的力量。我们每个农工党员更要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40年砥砺前行,旧貌换新颜。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报国理想,矢志面向未来。让我们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征文

  中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扬鞭起航,一晃已驶入40个年头了,我从东北小城出发有幸搭乘这班长途列车,由一个窘懂的中学生到省城上大学圆梦、再到北京报社当记者实现理想、最后落户德国柏林安家立业,成为一名中德文化传播的使者——德华记者。作为改革开放的幸运儿、惠及者,我亲历和见证了中国40年改革开放带来家国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贡献,中国进入了不同凡响的新时代,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聚焦的焦点,拥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当初豆蔻芳华的我如今已知天命,海外生活已逾15载,感恩一路顺畅,庆幸赶上了好时机,40年乃人生的一个缩影,盘点个人的成长、变化,过往的人生路无不与改革开放如影随行。

  高考改变命运

  回首过去的40年,距离我似乎并不遥远。记忆里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那一年正值我初中三年级,一名勤奋而骄傲的市重点中学学生,面对忽如一日传来的恢复高考大好消息,揣测不安,小学以一本毛主席语录毕业,中学才开始有正规课本,如何能搭上这班车呢?

  粉碎“四人帮”是中国人难忘的政治事件,中国历史大转折的开始,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命运的转折点,个人命运无不与家国宏大历史的紧密相连。1977年文革中断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被剥夺十年青春的中国青年欢欣雀跃。据说有1000万人报名,最后全国只录取了27.3万人。由于资金、资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考上大学还只是少数人的欢歌骄傲,高考成为中国学生改变命运,实现理想抱负的一条不归路。勇者无畏让我直面呼啸而来的列车,头悬梁,锥刺骨,发奋图强,立志考上大学,走出东北这个中国边陲小城,到外边看看成为我的梦想。我们当时的政治考题-“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样鲜活跳跃,至今在脑海里滚瓜烂熟、铭刻难忘,之后的日月勤学苦读、贪黑起早,全力以赴高考备战,那时恨不得一天能当两天用,关自己的禁闭,放弃电影,无暇再写诗歌、看文学书,忙高考复习忙长大成熟,抢回倒流的时光,期待绽放如歌的芳华。而考大学的焦虑不安,成为青春期成长的最深刻记忆,持续多年,一直走上大学的殿堂才慢慢缓解。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分回家乡,因为不用哪来回哪儿去了。我成为家乡亲人的骄傲和榜样,毕业后落户于一座美丽的松花江畔小城,在省直企业里搞职工教育培训,先后成家结婚生子,一个不甘寂寞的文艺青年,在上大学到就业工作,一直没有坚持记日记、写诗歌的习惯,后因工作需要被调到企业党委宣传部,负责对内教育对外宣传报道的工作,改革开放作为新生事物被人们逐渐了解认识,那时企业里设有改革办,一直是我们宣传部合作的部门,配合他们做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缘于我的写作才华被人认可,加上工作中的任劳任怨,我由宣传干事到一年后提拔为党委宣传部部长,为此付出艰辛和汗水。

  那时儿子还在哺乳期,我经常深入基层工地一线采访,常错过给孩子喂奶时间,肿胀的奶水溢出,弄湿衣襟,竟然浑然不知,晚上疲惫回到家,还要等把孩子哄睡了,经常熬夜在被窝里写稿到天明,把企业的改革开放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好人好事,以及新形势下取得的成绩喜报,及时地宣传报道出去。1988年伊始在当地日报发表诗歌,偶尔也发表豆腐块的大小文章都是相关主题,慢慢地在省行业系统和当地小有名气,那一年我有幸加入当地作协,成为最年轻的会员,时常参加市里组织的企业采风活动,这些为日后到报社做记者打下良好的采写基础。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小平同志的南巡,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掀起改革的新一轮高潮。“小平,您好!”成为中国人对他老人家的敬重和亲切问候,他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著名的经济思想和理论,不仅在中国人家喻户晓,就连在外国也是如此。记得到了德国后,我又干起老本行成为德华的记者,采访德国人的时候,他们经常向我谈起: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生机活力,问起中国的这位老人家,并说邓小平真是了不起!关于他的“三上三下”的政治波折和人生际遇经历,以及对他的胸襟宽广、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政治韬略,前瞻经济谋略无不赞赏敬佩,竖起大拇指。

  砸掉“铁饭碗”

  改革初期,一时间各行各业人人跃跃欲试,下海经商。砸掉旧的“铁饭碗”,流行自谋的“金饭碗”,为实现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就到北上广发展;想当老板自主创业、想赚大钱的就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或者到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淘金,圆梦吧!

  不缺人生梦想的我当然也不会例外,被新的形势所召唤,心涌澎湃,毅然搬掉自己还没坐稳的企业宣传部长的座椅。1995年跑到当地的报社招聘当上了的小记者,那时报社实行改革,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办报养报,我开始跑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和经理老板打成一片,为提高企业和经理人的形象,作活动策划,宣传广告,风风火火干了一年,一年后晋升中级记者职称,担负记者部主任,马上提拔副总编的时候机会来了。

  于1998年的秋季,已为八岁孩子娘的我,再次抛家舍业,北上京城,一切从零开始,甘为庞大北漂族的一员,两眼抹黑到北京应聘,一个多月跑遍北京各大招聘展,辗转各个媒体人事部门,终于通过招聘考试,竟然撞进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家报社,成为中国经济改革最前沿的经济大报一名记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国务院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经济学家以及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从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与咨询,为国务院提供决策建议,为准确、及时地报道中国经济运行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我只能把刚上小学的儿子扔给老爸照顾,每天披星戴月在路上,上下班四个小时用双脚丈量,越来越大的北京城乡距离。那时记者同行每天张嘴闭嘴采访吴敬琏,以采访到这位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贡献,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著名市场经济学者为荣耀,一个不是经济专业科班出身,又不懂中国宏观经济如何当得了经济记者,更别说采访了,为此我下功夫补课、研究学习。

  吴敬琏论证了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向国务院领导提出应当以民营中小企业作为分流国企下岗职工、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主渠道;同时提出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他对温州、台州地区发展民营中小企业作出的总结对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跑经济、写经济,由开始的陌生到后来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尤其对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非公有制相关政策相当敏感、记忆犹新。后来中国知名民企和企业家成为我采写的专栏和报道的对象,为此我跑遍了全国的知名民企,比如烟酒行业,结识很多中国优秀的中小企业家,那几年的奔波辛苦一言难尽,值得欣慰的是在成长的路上有机会锻炼,感恩遇到好时机赶上好政策,尤其作为中国世界舞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大都市丰富的文化生活,开阔了我人生的视野和胸襟,两年后作为记者的我,仅靠工资收入也敢贷款,在京城郊区买下了私有住房。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时我都做到了,把无人照顾的儿子接到北京上了小学,老家的父母也搬迁到了北京买了住房,几个妹妹也通过考学、工作都陆续来到北京,一大家子人又会集在一起,在北京开始新的生活。

  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似乎越来越好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离开了几年来双手建设的家园和梦寐以求的北京生活,在一个部委的海外随行采访团下来以后,命运又再一次地垂青于我,与美好浪漫的爱情牵手,2002年10月不远万里我来到德国柏林定居,又开始了新的从零开始的生活、学习、工作,这期间家里姐妹三个如我一样,先后到海外留学 、工作到欧美定居,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这一切的飞速变化,真实的令人难以置信。

  游走回家路上

  飘洋过海,客居海外,乡愁让我经常游走在回家的路上。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带来的巨大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老家的旧式住宅消失不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越盖越高,泥泞的道路已被拓宽翻修,以前人们出行以步行或自行车为主,如今被快捷的私家车和高铁替代,到处是人文景观的街道、花园,跳广场舞的时髦大妈、大爷更是一道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风景线。

  尤其互联网等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支付宝、手机微信的普及已超过欧美国家,共享单车、淘宝网、滴滴打车服务于民、惠及于民,购物出行更加便捷,衣食住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的改善,社会医疗保障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变化。中国制造成为世界人民不可货缺的日常消费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繁荣让海外的华人骄傲自豪,站住脚跟,走路挺起胸膛。

  对比过去,改革开放前的一幕幕记忆犹新:60年代物质极度贫乏时,我们像贪吃长大的小鹰,嗷嗷待哺,做教师的父母在不远处的山岗上开垦出个菜园子,应季小菜基本自足,饲养鸡、鸭、鹅、兔以补给肉蛋不足。那时全国各地城市凭票证购买限量粮食和副食及日用品,比如米、面、油、肉、肥皂、布、白糖等。日常生活用品几乎都是自家产的,自己手工制做。东北老家用沉重的铁水桶远道挑水喝;用大斧子劈柴、砸煤;用煤块、柈子生炉子做饭,用火炕、火墙取暖、烘干衣物;蹲坐在地上用搓衣板在大洗衣盆里洗衣服;蒸发糕、蒸窝头要捂上棉被发酵等待小半天;在大炉灶、大铁锅里烧开水、煮大馇粥;买粮、买菜都是肩扛手提;棉衣、棉裤手工自家缝制;毛衣、手套、袜子都是女人忙里偷闲动手针织。

  那时中国人的日子过得实在艰难,每天的吃喝住行都要靠体力打拼。 家家都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儿,年幼的我不仅能看家护院、接送妹妹,还会生炉子、挑水、熬大馇粥,削土豆皮、罗卜皮,等父母回来炒菜吃饭。经常我们饿着肚子睡着了,有时半夜起来解手发现,母亲还在地上洗总也洗不完的衣服、轧缝纫机上永远轧不完的针线活儿。出行无论多远,几乎都是长征似的靠步量,一天的时间在路上也是常事。父亲的自行车和母亲缝纫机是我们家的“两大件”。

  在海外这些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的年节在回忆中度过,孩提时的年总是盼来的 ,盼那几天餐桌的丰盛,七碟八碗的必有“地下走”的猪肉,“天上飞”的鸡肉,”“水里游”的鱼肉,摆上不大的炕桌满满的,有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平时除了过生日的两个鸡蛋面条待遇外,唯一可以大吃二喝的就属年夜饭了。现在中国人不再满足于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三亩地生活方式,“好吃不如饺子,坐着不如倒着”的物质生活的标准。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实现的愿望,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每天想做都能做到的平常,周游世界自助游也不再是什么稀奇事了。

  甘愿中德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步之遥》是我作为海外写作者讲述的一个中国女人在柏林的故事。以外嫁女为主题,以中德婚姻为背景,折射中德的文化、传统、信仰、制度等诸多的差别和隔阂,反映了华人群体面对异文化的困惑与困境,也写了一个女性的自我救赎之路。

  女主角羽然就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个人命运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发生的变化:从大西北贫穷山区考上北京大学的幸运儿,毕业幸运留在北京工作,又辗转出国定居成为新一代华侨的形象,以语言难、打工难、融入难等为经纬,再现了海外华人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世界,直叙中德家庭,青春期PK更年期,虔诚基督徒 PK无神论者,中德文化差异,更是个大PK,他们的碰撞、磨合、疼痛、融合,二十多年风雨兼程,牵手一起走过的路。一步的距离,是人与人之间世界最近又最远的距离;是彼此尊重和礼貌的距离;是男女牵手的距离,或许是中国人与德国人的距离,抑或是中国和德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距离、差异和不同。力图展示一个立体真实的德国社会、华人生活,为当下正前呼后拥的移民们提个醒,为海外新移民入乡随俗以借鉴和思考。

  《一步之遥》记录了改革开放以后,走出国门的海外华人生存原生态和所思所想,无不深刻着时代的印记、精神灵魂,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进程。如果没有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体系的改革,故事中的羽然,也不会从山沟里走出来,她不信神仙皇帝,恪守女人本分,勤劳致富,中国女人的典型代表,出身于大西北贫穷、保守落后的农民家庭,从小发奋读书,倔强不认输,为改变命运,通过个人的奋斗拼搏,走出穷山恶水,考上首都北京大学,又历经北漂生活的各种磨难,攀高枝嫁给了有社会背景的同事郭松的不如意,展示了改革初期的意识形态,对物质诱惑和贪婪,人性丑陋的描绘,因生女孩而与重男轻女的郭家产生隔阂,成为传统观念和旧体制的牺牲者,导致与没有感情、没有共同语言的郭松决裂离婚,落魄成为单亲母亲,勇敢带女儿出走、逃离,走上救赎之路。

  如果没有中国40年的改革,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德国高级白领阿雷克斯也不可能代表德国公司到中国洽谈签订合作协议,进而走进中德婚姻,阿雷克斯是典型的德意志人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社会风貌,他来中国工作中邂逅羽然,一见钟情,婚姻的各自不幸让他们产生共鸣,阿雷克斯万里北京求婚,感动了想爱不敢说爱的羽然,让一向思想守旧的她毅然弃工作而不顾,毅然带着女儿飘洋过海,躲开郭家监控视线,为了爱情来到德国,与阿雷克斯如意牵手。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是海外华人异乡生活最大的精神安慰和稳定的保驾护航,客居也是一种人生,语言是一个人的真正国度。汉语写作是通往家乡路上的理由和记忆的寻找。我先后是自由撰稿人、德华记者、到《德华世界报》的主编,我的小说《一步之遥》就是在一边编写,一边刊登的紧张进程中成篇成书的。感恩一路走来,有强大的祖国精神和信念的后盾支撑,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富强,故乡祖国永远在海外游子的胸中,血浓于水,坚信中国会越来越好,甘愿为中德文化传播和经济贸易往来牵线搭桥、尽力献策。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 征文 周年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