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9篇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9篇

时间:2022-11-15 14:45:02 振兴乡镇 浏览量: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9篇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关于2021年开展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十分荣幸能够参与这次会议,下面我从XX村基本  状况、乡村振兴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经验材料9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9篇

篇一: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关于2021年开展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十分荣幸能够参与这次会议,下面我从XX村基本

  状况、乡村振兴建设状况及下步进展规划三个方面,做如下阅历沟通发言:

  一、XX村基本状况xx村位于米脂县城东XX公里处,系xx政府所在地,由原xx村和xx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xx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xx亩。全村共有xx个村民小组,共XX户XXXX人,其中女XXX人,男xx人,党员xx名,是全县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一年来,xx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立足村情民意,顺势而为,朝着经济富美、环境柔美、村庄靓美、民风淳美、生活和美的五美乡村目标迈开坚实的步子。二、乡村振兴建设状况一年来,全村根据上级要求,全力将xx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为顺当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村上组织专题会议,成立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将示范村建设项目摆在了突出位置。同时,村两委多次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并深化农户家中走访调研,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看法建议,制定了《xx村乡村振兴三年进展规划》,

  明确了进展的重点和目标。通过落实基层党组织教导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扬群众、凝结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组织推进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示范村建设、引领村民增收致富,切实激发了党员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内生动力。

  二是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完美。根据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目标,我村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导,以良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全面修订完美xx村村规民约,大力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活动,xx年评比道德模范xx人,以榜样的力气引导村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破除陈规陋习;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委员会,摒弃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做法,去年共节省红白事资金xx万元,带动广阔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三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动。为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xx年全村共实施xx个项目,总投资xx万元;

  其中入户项目xx个(脑畔、入户道路、院落围墙及硬化、菜园、水厕),共计投入XX万元;基础设施项目有沿线路灯XXX盏,共投入XX万元;沿路绑畔XX米,共投入XX万元;河提绑畔XXX米长、X米高,共投入XX万;硬化集镇中央XXXX平米,新建文化墙XXX米,共投入XX万元;目前,入户项目已实施完毕,并通过上级验收。基础设施项目正在按方案实施当中。

  四是安居乐业展新姿。根据乡村振兴治理目标,我村成立村民治

  保委员会、村治安巡逻队等组织,建立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和冲突纠纷调解室,在村主要路段安装实时监控探头,特殊是小学、卫生院、集镇等重点地段,形成包人落实、包时段管理的联动机制。扎实开展安全村创建、扫黑除恶工作,确保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做到关系共和、难题共解、设施共建、合作共帮,对发觉的问题举行梳理分类,并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会议准时解决,确保村内居民都能安居乐业。

  三、下一步工作决定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争取整合资金,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建设,集摊治理,建设小杂粮生产基地,手工粉条加工厂等。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对已建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完美整合,新型经营主体场地建设、车间、办公用房、桃花峁小米、杂粮加工等中长久产业、保证村民能稳定增收。三是大力进展种养殖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到可持续进展,不断增强农夫收入,以产业进展为支撑、为建设乡风文明,人民群众生活富饶的新农村努力奋斗。各位领导,我们将仔细学习贯彻乡村振兴建设的工作要求,努力补齐乡村振兴建设的短板,力争在下一步乡村振兴建设中再展新作为、再开新局面,使我村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一个亮点。

  

篇二: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推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百业兴。近年来,嵊州市始终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绿色导向‛三原则,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不断整合资源、集合技术、融合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9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44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57.7%、80.7%,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新路子。主要做法是:一、整合资源,不断提升资源输出能力嵊州市整合政策、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实现资源要素有机融合、有效激发,加快了产业兴旺的推进步伐。(一)整合了政策资源。一是加强统筹协调。组建嵊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积极开展融资开发,推进土地开发利用、生态农业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以及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实施。近年来,立项1个现代农业园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三界镇长桥村、蒋镇村;实施2个省级试点项目——嵊州市蔬菜全程社会化服务、嵊州市车架湖畈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新开工1个‚十大农业种植基地项

  目‛——中茶所嵊州基地项目,2个‚十大农产品加工农旅项目‛——现代新有机农业基地项目、瑞丰农业食用菌生产线及加工项目。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市委、市政府每年出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政策意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农业品牌建设。同时充分整合项目资源,‚筑巢引凤‛,通过嵊籍同乡会等桥梁,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有实力的浙(嵊)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农业项目。2017年农业有效投资6.67亿元。(二)整合了土地资源。一是进行土地区域化流转。推动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组建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加快土地向园区内项目规范有序流转,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集聚区、示范区。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3.8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62.8%。二是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开展国家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与人民银行、农办等相关部门协同运作,增加农村融资渠道,解决了多种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2017年,累计登记经营权抵押贷款191笔,金额34316.4万元。三是全面推进农村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我市共有13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3家;家庭农场108家,省级以上19家。

  (三)整合了人力资源。一是加强科研合作。注重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科院、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茶叶实验基地‛、‚院士工作站‛、‚农业‘三新’技术试验园‛、‚林特产业外聘专家联络室‛等,引进高科技、高效益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并着重在转化、示范、推广上下功夫。二是注重技术人才。聘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为产业技术顾问,使每一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有1-2个技术顾问,在市农林局建立‚专家联络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在嵊州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室‛;三是挖掘民间人才。完善推行农技大师服务制度,结合现代农林产业的实际需求,组建了粮食、畜牧、蔬菜、茶叶、水果、香榧、竹笋、花木、蚕桑、生态文化等10个嵊州市农林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在田间地头建立‚大师工坊‛,着力提高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民间‚草根人才‛的作用,成为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二、集合技术,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立足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种子工程、源头工程,创新理念,大胆开拓,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问题。(一)推行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提出‚一多一少一恒定‛的理论,即: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人

  -3-

  工的干预,保持一定区域内某种物种总量的恒定。全面实施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现全行政区域、全主导产业‚全覆盖‛;试点并推广各种作物套种,充分利用光照和空间、时间资源,通过茶榧套种、榧稻套种、果草套种等,实现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与经济发展共赢的目标,形成了一批‚一亩山万元钱‛基地。全市推广种植山稻1万多亩,其中榧稻套种山稻属全国首创,为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市。(二)建设种子‚源头工程‛。一是建立优质长毛兔原种繁育中心。通过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和提升全国长毛兔生产向优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浙系长毛兔种质提升,培育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国家品种——浙系长毛兔。目前全市长毛兔平均年产毛量达到1800g,良种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库。在中国茶叶研究所实施的第二期项目中,引种3000多份茶树种质资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茶叶科学技术创新的‚第一车间‛和世界上茶树品种最丰富的‚茶博园‛。三是打造粮油新品种展示核心示范区。建设农田连片230亩的浙江省粮油作物新品种‚看禾选种、稻穗争锋‛展示核心示范区,集中展示示范水稻和玉米、大豆、油菜等品种,用于品种区试、新品种示范展示、科普实验等,以筛选出一批优质高产高效早稻推广新品种,推进

  全省水稻绿色发展。(三)推广适用‚三新‛技术。一是推广优良新品种。围绕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基地,积极组织筛选,引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全市良种覆盖率在99%以上。二是推广先进新技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推进试点示范等多种方式,加快推广新型成熟技术。积极推广香榧嫁接、遮荫、雄榧培育等矮化优质早产实用技术;尝试香榧网收技术;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全域推广商品有机肥。三是推广高效新模式。通过推广新模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出率,提高农业效益。在崇仁赵马、甘霖马塘、长乐联塘、黄泽镇(甲青、灵溪、渔溪)建立了4个示范方近2000亩的水稻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基本实现水稻全生育期不适用杀虫剂,平均亩产达800斤,同时降低农药化肥成本和劳工成本,为农民增收450多万元。三、融合产业,不断植厚资本盈利能力着力做好农业园区‚接二连三‛文章,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在品质提升上下功夫,既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原料,又通过二、三产业发展提升资本盈利能力。(一)做强种植业。该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农业‚1150工程‛,推进产业振兴先锋基地发展。‚11‛即‚一区一镇‛,推进以飞翼农业为核心的三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以越剧小镇

  

篇三: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市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做好五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

  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某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第二,做大“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

  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第三,做优“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结合肇东实际,探索实践厕所无害化改造,加快厕所改造试点工作,确保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将生产

  生活垃圾“临时收集、定点倾倒、定期清运、集中填埋”,促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

  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做实“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五、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迅速形成压倒性态势。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

  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

  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

  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篇四: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来,xx区xx镇坚持以实现乡村振兴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加快推进“农业振兴,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定思路、找对策,以扎实举措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围绕“产业兴旺”,坚持以农业产业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产业由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不断将我镇农村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注重精品管理,深入推进

  “155精品”工程,推动苹果产业向标准化、有机化、特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以点带面,逐步引导全镇果农建精品园、产精品果、打有机牌;打造现代农业,加快推进节水灌溉项目,启动新品种大苗栽植示范园项目,全面开展“智慧果园”建设项目,完成一万亩果园的有机认证任务。聚焦产业后整理,充分利用已建成4.0智能选果线,大力推进中小型果库及苹果加工厂建设,通过仓储-分拣-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加工链条;结合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开发“山地苹果+文化”“山地苹果+旅游”产品组合,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做好宣传营销,利用信息网络、广电媒体发布苹果市场行情信息,为苹果生产销售提供有效服务;发挥电商平台优势,通过网销、零售等多种形式达到稳价快销的效果。

  聚焦“生态宜居”上,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完善功能配套,突出风貌特色,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明进步的宜居家园。一是持续推进重点镇建设。积极改善镇区基础设施,完善集镇功能。启动镇区电网升级改造二期项目、镇区光缆地埋项目,加速推进镇区果品仓储项目和农副产品营销中心等重点镇建设项目,不断改善镇容镇貌,提升城镇化水平;二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以开展“厕所革命”为契机,以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三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水岸同治、标本治理”,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常态化;下大力气改变镇村环境面貌,确保长期干净整治;加大对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三大重点领域的深度整治,加强镇村环卫设施建设,加快垃圾填埋厂、污水排放处理设备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长效保洁机制,推进“天蓝、地绿、水净”工程,全力创建“国家卫生乡镇”。

  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农民的“心灵家园”,努力实现乡风醇、民风美、家风正。一是积极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主题活动,引导全镇形成“学标兵,争标兵”的热烈氛围。同时,把好家风好家训与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评选活动结合起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二是鼓励大力开展文化体育建设,充分发挥镇村综合文化站的辐射引领作用;提高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室、村级文化广场的使用率,创新全民健身、农村广场舞等活动载体,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着眼“治理有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健全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服务型政府与居民自治互相融合,相互促进,营造安定有序的良好氛围。一是做优服务赢得认可。紧扣“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四大任务,创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支部,进一步完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服务网络,让干部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最大的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二是配强班子促进发展。真正把一批党性强、作风好、有本事、善服务的强人能人选进村级班子,担任村级发展的“领头雁”。着力打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创造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三是完善机制提升自治水平。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制度、村务监督制度,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实现“生活富裕”,我们坚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要求,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扶

  贫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项致富产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创业就业;同时,更加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扶志”帮助贫困户立脱贫志,以“扶智”引导贫困户鼓发展劲,以“扶技”助力贫困户圆脱贫梦。要让群众不但实现收入上的富裕,也要实现精神上的富足。

  

篇五: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汇聚力量发展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材料

  汇聚力量发展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材料xx镇人大主席团坚持把“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作为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积极打造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围绕中心工作当好“宣传员”,争做为党落实政策的“放心人”。为提高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知晓率,xx镇人大主席团根据代表知识结构、特长优势等,将辖区xxx名代表划分为五个小组进村入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围绕群众所需当好“联络员”,争做为民发声的“代言人”。一是规范化建设活动阵地。建有代表联络站x个,分片区建设代表联络室x个,健全“x站x室”制度。二是发挥平台阵地作用。用好线上联络站、线下联络站(室),主席团成员主动联系代表,收集代表意见建议;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定期接待选民,听取群众呼声。围绕民生实事当好“监督员”,争做维护群众利益的“贴心人”。各代表小组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民生工程,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定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巡查,重点监督项目资金落实和工程推进。围绕治理有效当好“引领员”,争做乡村综合治理的“带头人”。2022年,全镇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召开院坝会(板凳会)xx次,覆盖xxx余人,从产业、人才等x个方面向群

  众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倡导“婚事缓办、丧事简办”新风;提倡勤俭持家、爱惜粮食、厉行节约。发放《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倡议书》xxx份。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农村社会新风尚,推进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效解决了农村“散、乱、脏”现象。

  围绕农民增收当好“战斗员”,争做乡村产业发展的“领路人”。全镇各级人大代表始终围绕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履职尽责,为全镇发展谋思路、献良方、做表率。目前,全镇有xx名人大代表是产业发展、餐饮服务、汽修、物流运输等领域的企业法人,成为农民增收、产业发展“领路人”,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力量。

  

篇六: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经验亮点做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力抓手之一。我们把贫困村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后队变前队,实现脱贫与振兴双轮驱动。一、加强深度“融合”。X、强化有机融合的“指挥部”。着力优化部门设置,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职能融合。按中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精神,适当提高该职能部门级别,加强“指挥部”,实现精兵强将、精准布局、精准指挥。X、突破各部门壁垒。现在各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政问题,导致政策相向不相合、条款相似不相连的制度“打架”局面。要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大政策、大职能、大信息、大相融的制度体系一张网和一致性,X、优化政策体制设计。近细远粗,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调整和推动有机融合的政策和制度。要尽快梳理出此类政策的漏洞,及时调整,细化、优化、实化。二、在制度层面提供有力保障。X、重政策激励。宣传推广战斗在最基层、最艰苦的乡村工作的村支书,抓舆论、树典型,每年省评选表彰X个优秀“头雁”,同时评选市、县级优秀“头雁”,为村书记造势正名。针对问题加强统筹。建立政策措施,把主攻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融合摆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近年来产业扶贫中见效慢、期效长、考核难所导致的“不会干、不愿干、不敢干”的问题,延长考核年限,优化考核指标,使之与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有效衔接。X、重精细化。紧扣“精细农业”目标,做精品、创品牌。以个个贫困村为

  点,组织起来,调动内生动力,带动周边连片开发,创建“精细农业”示范点。以此作为脱贫巩固成果阶段的重要考核内容。打造一批可复制、接地气、服水土的精细农业产业扶贫典型,避免典型“一枝独秀”“不可移植”的现象。把精细农业开发,作为区域农业体系链、产业链、价值链建设的重要战略“棋子”,确保脱贫与振兴的长效机制,使省定贫困村实现“产业兴旺”。

  X、重产业园。着眼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用改革开放成功招商引资的经验和力度,引进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和致力于农业开发的大型企业,开创三产融合、科技创新、“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样板,培育更多“集团”,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中,做优做强,打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之战。

  

篇七: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乡村振兴经验汇报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总结1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总结22022年,县人社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紧紧立足部门职能,

  突出乡村就业创业、乡村社会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6月,我局“三农”工作获“县先进集体”称号。

  (一)实施“乡村就业创业提升行动”惠民生。

  大力推荐外出就业。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12(场)次,组织企业1836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2、8万个,达成意向性协议1、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6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不断满足了农村不同群体的就业意愿。积极推动回引就业。充分利用同城化、双城经济圈等契机,大力推进区域劳务合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5万人,帮助技能人才本地回引就业,促进农民工县内就业1、24万人,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回乡创业653人,协助园区鸿星尔克、三宝、季茜等企业招聘员工4000余人,顺利复工复

  产。全面落实就业扶贫任务。创建就业扶贫基地3个、就业扶贫车间10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69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514个。今年6月,县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二)实施“乡村社会保障提升行动”增福祉。

  有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我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约8。4万人,按时足额为6。6万养老人员发放养老待遇,月发放金额为1、19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4、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3、0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7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6万人。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665家企业减负近2000余万元,预计全年减负2160余万元,为19500名灵活就业人员减少社保缴费1800余万元。切实发挥失业保险在稳就业中的作用。截止目前,为15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涉及职工人数9122人,补贴金额595、03万元,为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为102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补贴金额12、2万元;为10696人、次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金额93、74万元。有序开展社会保险扶贫工作。与扶贫办、民政局建立“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类困难群体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所有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止目前,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26573人代缴保费265、73万元,参保率、代缴率均达到100%。

  (三)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行动”激活力。

  建强培训阵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项目,依托全县9所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柑橘栽培、水产养殖等多项农业产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开展农村转移劳动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000余人。实施人才保障。为乡镇(街道)服

  务所、原区所在地10个中心镇以及人口较多的镇所辖社区专项配置一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87名,招募3个“三支一扶”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基层水平,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人才培育。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赛区选拔赛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选手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不断壮大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招聘乡村教师341名、乡镇涉农岗位30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21名。

  (四)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提升行动”促稳定。

  强力推进农民工根治欠薪工作。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500余份,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85户,督促补签劳动合同510份;下达问询通知书6份,为720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795、6万元;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企业16家,涉及7460人次,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2、74亿元。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坚持公平公正调裁,截止目前,受理各类劳动仲裁案件61件,涉及企业、事业单位41家、劳动者61人,涉及金额224、25余万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组织工作专班远赴云南、福建等地,切实维护因工伤亡贫困农民工合法权益,争取抚恤金、赔偿费等282余万元。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总结3一、工作开展情况

  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将扶贫部门的贫困家庭信息库与学生学籍库进行数据比对,确定受资助学生范围。同时,结合扶贫信息库动态调整的特点,组织各镇中心校对区域内贫困学生不间断进行排查,提高受资助学生信息核对的准确率,让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确保资助无遗漏。2022年春季学期,为1709名脱贫享受政策学生发放各类生活补助费、保教费、国家助学金85、6625万元,为1366名义务教育阶段

  脱贫享受政策学生发放营养餐费54、64万元。目前,贫困学生资助信息已汇总统计完毕,全部录入资助系统,等待财政部门筹措资金,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

  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建立摸底排查机制,分门别类对因病、因残、因厌学、因缺失关爱等原因不能按期返校的学生进行摸底,特别是对于四类贫困家庭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把每年3月、9月作为重点监测时段,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一生一案”,对疑似辍学学生开展劝返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排查出疑似辍学学生5人,其中因病因残2人、重病重残3人,通过分包人的积极帮扶,病情痊愈后都返校就读。

  二、下步打算

  扎实开展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宣传手册、明白卡、宣传栏、致学生及家长资助政策一封信、主题班会等多形式、多维度进行宣传,确保全社会对政策全知晓。

  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学校倾斜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学装备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师资水平,大幅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农村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总结4根据《市健全市县两级指挥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规则(试

  行)》,区民政局对照《区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意见》《区乡村振兴考核成绩》,落实专班职责,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考核扣分情况,补短板、强责任、抓落实。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移风易俗方面

  。一是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各村(居)制定了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并上墙,但有的红白理事会自我管理和热心服务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是群众思想观念有待转变。通过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大部分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改变,但少数村民婚丧嫁娶中相互攀比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组织振兴方面。

  二是协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房困难较大,资金紧缺、建设进度较慢。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紧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少,街道办事处财政压力大,区级财政没有设置相应配套资金,导致建设进度慢的问题。

  三是思想有待转变。农村地区对社会工作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引入专业社工人才的意识;部分专业社工认为乡村环境条件差,待遇低,不愿去乡村从事社工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区民政局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进一步安排部署,一方面针对此次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安排专人负责、专项推进,严格压实人员责任,严肃明确整改措施,针对性进行完善落实;另一方面,吸取此次考核成绩带来的经验教训,对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方面的检查落实,严防出现“雷大雨小”或事倍功半情形,确保各项工作做到位、见实效。

  (一)紧抓关键领域,确保移风易俗全覆盖。

  二是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各村在已制定的《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基础上,通过开展向村民征求意见活动,了解村民对现行婚丧简办标准的满意情况和落实情况。根据征求的意见,各村对现行《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再进一步细化,确保真正落到实处。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

  三是着力提升红白理事会服务水平。指导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监管,全面了解掌握村民对红白理事会服务的满意度。定期公示红白理事会服务情况,让村民对服务情况进行满意度评议。严格落实红白理事会向街道办事处每月一报制度,街道办事处对红白理事会活动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对服务不到位、工作不认真、群众意见大的红白理事会,街道办事处及时指导村两委对其进行重新改选。

  四是积极倡导节地绿色生态安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及生态纪念林的选址规划,不断加大生态安葬宣传力度,对选择生态葬居民继续给予资金奖补,在全区倡导“文明祭扫、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努力提升全区村居民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文明意识。

  (二)紧盯关键环节,确保基层组织高效能。

  一是督促规划,进一步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督促各涉农街道加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农村社区推广“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村务公开栏建设和村务公开情况的检查力度。

  二是严抓狠打,做好扫黑除恶工作。根据区委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要求,继续把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持续做好宣传、线索摸排、督导等工作,及时分析研判和

  通报新情况、新问题,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对出现缺职的村委会,及时指导街道按程序补齐班子。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总结5按照《2022年推进乡村振兴战实施方案》中我站承担的工作任务,

  我们以绿满郾城建设为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和“宜居宜业”两大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环城防护林、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美化、林业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进了年度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结合省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调查、借鉴学习等,制定了《村庄绿化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增林扩绿、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为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庭院、街道、休闲绿地、村内闲置土地、农田林网、围村林等六个区域的绿化建设,并对树种、苗木质量、栽植和管护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我们将依照该方案开展“绿化示范村”、“森林乡村”等创建工作,推动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扎实开展绿满行动。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办)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全区2022年造林任务为0。77万亩,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1、7万亩,占区定目标任务的127%。其中,生态造林0。77万亩,优质林果发展面积0。7万亩,花卉苗木发展面积0。7万亩,中幼林抚育0。7万亩。

  1、环城防护林带快速推进。在石武高铁两侧打造10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按照单侧不低于100米宽的标准,采用3米3米的栽植密度,选用慈孝竹、楸树、白蜡、楝树和银杏等五个兼具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功能树种,绿化长度2、6公里;在龙江路以北(幸福渠—五台山路之间)高压走廊两侧,建设6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栽植玉兰、海棠、樱花等观花苗木10万余株,五颜六色的鲜花次第开放,形成市民游览观赏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线建设2000亩的防护林基地。基地建设总体采用高大乔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达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黄连木、三角枫、元宝枫等20多个品种14万余株,分为楸枫特色林、银杏特色林、玉兰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阔叶用材林、果园特色林、针叶用材林、连榆混交林、樟枫混交林9大特色种植区。

  2、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提质。对107国道两侧绿化提升档次,形成乔灌花结合、落叶与常绿相搭配的通道绿化景观。在沙河、颍河、吴公渠、幸福渠等4条河流两侧退耕还林,完成水源涵养林1000亩。龙城镇在坡大线单侧不低于50米宽的防护林带500亩。

  3、农田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美丽乡村道路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以区级道路、环乡道路、沟渠、田间已硬化生产路为重点,按照“一路(沟)两行树”标准,提升完善了农田林网防护功能。

  4、镇村绿化美化有序铺开。以创建“市级园林式乡镇”、“市级绿化示范村”为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积极绿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环境,并择优选择1—3个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其中7邓村在村庄周围营造生态观光林基地850亩,栽植水杉、

  青桐、雪松等16个品种6万多株;7和龙城镇7村被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市政府各奖励1万元资金。

  5、林业产业稳步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增扩猕猴桃、葡萄等特色经济林种植基地,建设和提升乡土树种及珍稀名贵树种培育基地,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品牌,实现林业产业精品化、规模化、基地化。新发展经济林面积1000亩,主要集中在7等镇;如7佳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龙城镇幸福村增扩猕猴桃种植面积400亩,李集镇李集、老集等村新发展猕猴桃255亩。新发展苗木花卉面积2000亩,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桥、裴城等镇;如7等村新种植复叶槭、玉兰苗木400亩,旺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镇胡刘村增扩白蜡、北美枫香等苗木培育面积220亩。

  三、2022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思路。

  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为抓手,以“大绿化、大生态”为发展理念,以廊道绿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围村林,建设森林乡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镇。

  2、工作打算。

  完成造林面积1、65万亩。其中:廊道绿化规划面积1、53万亩。重点打造石武高铁、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孟平铁路、G107、S238、S220等7条省级以上道路,坡大线、后魏线等8条县乡道路,沙河、颍河等7条河渠两侧防护林带。

  围村林规划面积0。12万亩。每个农业镇按照“集中连片新发展面积100亩以上”的要求,至少在2个行政村村庄外围建设围村林。

  

篇八: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今年来,xx区xx镇坚持以实现乡村振兴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加快推进“农业振兴,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定思路、找对策,以扎实举措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围绕“产业兴旺”,坚持以农业产业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产业由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不断将我镇农村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注重精品管理,深入推进“155精品”工程,推动苹果产业向标准化、有机化、特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以点带面,逐步引导全镇果农建精品园、产精品果、打有机牌;打造现代农业,加快推进节水灌溉项目,启动新品种大苗栽植示范园项目,全面开展“智慧果园”建设项目,完成一万亩果园的有机认证任务。聚焦产业后整理,充分利用已建成4.0智能选果线,大力推进中小型果库及苹果加工厂建设,通过仓储-分拣-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加工链条;结合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开发“山地苹果+文化”“山地苹果+旅游”产品组合,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做好宣传营销,利用信息网络、广电媒体发布苹果市场行情信息,为苹果生产销售提供有效服务;发挥电商平台优势,通过网销、零售等多种形式达到稳价快销的效果。聚焦“生态宜居”上,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完善功能配套,突出风貌特色,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明进步的宜居家园。一是持续推进重点镇建设。积极改善镇区基础设施,完善集镇功能。启动镇区电网升级改造二期项目、镇区光缆地埋项目,加速推进镇区果品仓储项目和农副产品营销中心等重点镇建设项目,不断改善镇容镇貌,提升城镇化水平;二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以开展“厕所革命”为契机,以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三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水岸同治、标本治理”,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常态化;下大力气改变镇村环境面貌,确保长期干净整治;加大对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三大重点领域的深度整治,加强镇村环卫设施建设,加快垃圾填埋厂、污水排放处理设备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长效保洁机制,推进“天蓝、地绿、水净”工程,全力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农民的“心灵家园”,努力实现乡风醇、民风美、家风正。一是积极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主题活动,引导全镇形成“学标兵,争标兵”的热烈氛围。同时,把好家风好家训与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评选活动结合起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鼓励大力开展文化体育建设,充分发挥镇村综合文化站的辐射引领作用;提高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室、村级文化广场的使用率,创新全民健身、农村广场舞等活动载体,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着眼“治理有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健全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服务型政府与居民自治互相融合,相互促进,营造安定有序的良好氛围。一是做优服务赢得认可。紧扣“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四大任务,创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支部,进一步完善“小事不出村、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大事不出镇”的服务网络,让干部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最大的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二是配强班子促进发展。真正把一批党性强、作风好、有本事、善服务的强人能人选进村级班子,担任村级发展的“领头雁”。着力打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创造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三是完善机制提升自治水平。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制度、村务监督制度,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实现“生活富裕”,我们坚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要求,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扶贫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项致富产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创业就业;同时,更加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扶志”帮助贫困户立脱贫志,以“扶智”引导贫困户鼓发展劲,以“扶技”助力贫困户圆脱贫梦。要让群众不但实现收入上的富裕,也要实现精神上的富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篇九: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区县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汇报总结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县区主动对标担责,积极作为、强力推进。X区作为典型的农业区和城郊区,在乡村振兴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使命。当前,正值建设实施“黄金期”,市委政研室调研组就该区乡村振兴相关情况进行调研。他们坚持因地制宜、深挖自身潜力、放大比较优势,在突破关键环节、解决难点问题上作出很多探索和尝试,具有顺应政策导向、符合区情实际、体现创新精神的鲜明特点。一、找准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契合点,在把握“不变与嬗变”中战略突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X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头炮”“先手棋”,着力推动农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转变,由短链发展向全链发展转变,由低端供给向中高端供给转变。壮大主导产业思路不变,在推动提质增效上求变。围绕做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深入实施“两链一服”工程,加快现代农业扩能升级。延伸农业产业链,生成拓展玉米、杂粮、果蔬、中草药、肉制品、乳制品等X个重点产业链,辟建食品工业园区,关联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同舟、笨嘴、金开元等“产加销”一体化项目竣工投产,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X家。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从调结构、优品质、树品牌入手,

  大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高值高效作物,棚室果蔬、中草药等“三品一标”达到X个,一大批农产品步入“名特优”行列。健全服务体系,投资X万元建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开辟农业大数据平台、质检中心、信息发布等X个功能单元,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服务机制,通过向第三方企业购买服务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保障。

  构筑战略优势目标不变,在产业培育生成上求变。适应奶业产品市场供需变化,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把全链发展奶山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坚持“先筑巢、后引凤”,从今年开始布局建设奶山羊养殖基地,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形成在东北地区有影响力的规模;关联引进鲜羊奶和羊奶粉加工企业,力争用X—X年时间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立区产业,形成繁荣乡村和致富一方的集体经济。

  目前,正以“众筹”模式在X个乡镇建立标准化奶山羊养殖基地,预计年底前种群存栏达到X只;同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基地建设投资总额的X%”作为村集体收入、平均分给村民,将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入股“按投资额X%”固定年收益、实行按户分红,有效助力脱贫攻坚。深化产业融合方向不变,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上求变。加快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围绕农业与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等业态互联互动,开辟北菜南销、商超直采、订单销售、会员制销售、

  套餐配送等新模式,与上海江桥、X新天地等专业批发市场订单对接,签订常年供需合同X万吨;与大润发、新玛特等连锁超市发展农超对接,建设原料供应基地和商超直采基地X万亩,越来越多棚室果蔬贴上“X牌”走向全国。同时,依托X生态小镇X公里环线自驾游、X乡棚室采摘等景区景点,有效组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特色元素,积极谋划开发全域旅游线路,年初以来接待游客X余万人、实现收入X.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和X%,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市民消费新热点、农村经济增长极。

  二、聚焦超常推进和效率提高的关键点,在突出“时效与实效”中集中攻坚。作为市辖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X区抓住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自觉强化站排头、争一流意识,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确定了“争当全市乡村振兴排头兵”的奋斗目标。自今年X月份开始,在全区集中开展“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力争短期有突破、全年见成效、长远打基础。

  工作节奏“快”。全区上下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事创业劲头,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的方法和节奏,加大油门、开足马力攻坚突破。列入市级重点扶持X个乡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其他X个乡镇也不等不靠、追赶跟进,目前已有X%以上的项目提前完成攻坚目标。X乡实施“先攻坚、后调休”工作机制,调动干部抢时间、抢进度落实会

  战任务,X个乡村振兴项目已完成X个,跑出了“百日会战”加速度。

  推进举措“实”。各乡镇结合全区X年乡村振兴意见,有针对性地明确突破口和发力点,提前梳理和申报项目计划,确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基层党建四大类X个实施项目,每个乡镇都承担X个以上推进任务,全部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每个项目都有抓手、可操作、能推进。在奶山羊养殖基地建设中,不过分追求外部形象,以科学、实用为根本原则,少花钱、多干事,发扬“干打垒”精神、采取“泥扠”方式建造羊舍,单栋造价由X万元压缩至X.X万元,把更多资金用在扩大种群规模上。

  责任跟踪“紧”。建立“区领导包扶、乡镇领导主抓、具体项目具体人落实”的责任机制,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百日会战”期间区领导一半以上时间下基层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常态化督办机制,定期深入乡村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每X天通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推动工作高效落实。

  三、挖掘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的潜力点,在提升“含量与质量”中释放动能。长期以来,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一些农村严重“失血”“贫血”,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最现实问题。X区深刻认识到“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统筹好“人地钱”等关键要

  素,以工作含量的提高推动发展质量的提升。解决好“人”的问题,调动主体作用。实现乡村振兴,

  农民是主体。针对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实际,多措并举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建共享美好家园。X乡调动农民自觉参与巷道硬化、安全饮水、村屯绿化、卫生治理“四项工程”,以政府出资买砖、村民出工出力的方式铺设红砖路X公里,每平方米铺设成本由X元降至X元,累计节约资金X多万元;以开展“卫生文明户”评选为载体,通过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促进农户主动清理生活垃圾、净化美化居住环境,既激发了村民主人翁意识,也提高了资金投入效益。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振兴 乡村 经验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