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6篇

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6篇

时间:2022-11-15 08:10:02 振兴乡镇 浏览量:

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6篇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涌现出了什么等一品典型范例  案例一:浙江达人村——复兴乡村文明  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整个项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6篇,供大家参考。

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6篇

篇一: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涌现出了什么等一品典型范例

  案例一:浙江达人村——复兴乡村文明

  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整个项目占地40余公顷。以乡村为基础,以复兴乡村文明使命,融合了集市文化、节庆庙会、田园风光、美食小吃、民俗演艺、童话世界等项目,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浙江首个田园综合体。整个项目将重点突出田园夜色,弥补宁波市中心以“乡村”特色的商业空白,也弥补了宁波乡村夜游市场空白。是城市中心区不再有的田园,城市中心无法再生、无可复制。

  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演艺、农家美食、农趣玩乐进行开展。达人村每年还定期举行六到七场农俗文化类主题活动,包含——农俗风情嘉年华、春耕花痴秀、乡村童趣节、冰雪纳凉节、灯光艺术节、丰收农趣节、聊斋鬼节等,其中农俗风情嘉年华被评为全国“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

  案例二:陕西袁家村——乡村旅游黑马典范

  袁家村自2007年始兴起旅游,如今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2017年年接待游客量更是达到500万人次,被奉为乡村旅游黑马之典范。袁家村汇集了1000多个创客,也就是有1000多人在袁家村投资、开店、做生意,吸纳了周边村民及外地约3000多人就业。

  袁家村有两个创举:一是开创了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的商业模式,二是建立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组织模式。

  袁家村在过去是一个贫困村,但随着乡贤、能人的领导,逐渐摆脱了贫困区,并通过村办工业企业,迅速把集体产业发展起来,实现农业落后村向工业富村的华丽转型,并将触角伸进了大西安经济圈,跟随时代的脚步,建立外向型经济体系,主导旅游业,袁家村的成功是一种创新和敢于拼搏的精神的成功,农村想要实现富裕,必须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处理好小农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篇二: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____年为乡村振兴元年,全国各乡镇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其中以桐乡、丽水、沂蒙山和杨凌四个城市的案例最具有代表性,且各有特色。桐乡以顶层设计为指引,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促进产业融合,以桐乡模式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模板。丽水在保护原生态村落的基础上,创新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重新定义田园生活。沂蒙山白石村围绕沂蒙小调IP,打造红色革命旅游区,以红色旅游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杨凌新集村依托自身葡萄产业基础,以产业振兴+京东电商平台,打造醉美葡萄小镇,助力全村脱贫致富。以下对这四个成功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桐乡做精顶层设计,实现乡村振兴桐乡路径桐乡进行乡村振兴时,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找到优势与短板,绘制顶层蓝图,并基于前期调研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形成了桐乡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同时,桐乡积极搭建产业平台,积极与嘉兴市农业规划进行对接,引入__农科院进行合作,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创造1+1+N的智慧农业的桐乡模式。桐乡以顶层蓝图为指引,以农业发展为核心,带动蚕桑、畜牧等其他产业发展,并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做活桐乡旅游业。此外,桐乡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计划在石门省级综合区和石门省级农业特色强镇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一心二带五区,即一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白马塘水乡风情带、江南田园景观带二带,和精品水果生产区、杭白菊生产示范区、糖桑菌循环示范区、产村融合示范区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等五区。以此推动

  桐乡三产融合加快,实现桐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河东区

  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指示精神,以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本中走在前列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乡村振兴三步走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推动河东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河东区供销农场:念活土地经走好振兴路》近年来,河东区围绕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生活半径与生产半径矛盾突出;农村老龄化不断加快,良田无人耕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种植效率低下;村集体无收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创新工作思路举措,深化服务机制改革,开展供销农场试点,探索了一条盘活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一、主要做法及成效积极推动河东区供销社与山东省供销社在农业规模化经营领域开展跨层级合作,组建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探索开创1+4+N土地经营模式,即:以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为主体,打造现代农业的服务平台、培训基地、科研中心、城市菜园,采取自己种、合伙种、替人种、帮人种、教人种等多种合作模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强化三个保障,聚发展合力。将供销农场作为中心工作,多方整合资源,科学谋划布局,形成推进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合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安排,组织开展调研,确定发展方向

  和思路,分管领导具体牵头实施,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水务、农机、金融、供销社等部门、各镇街齐抓共管,在全区形成推进供销农场试点工作合力。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开展供销农场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供销农场建设。三是强化经营保障。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对供销农场地块种植的农作物,在购买政策保险的基础上,另外配套购买商业补充保险。8月份,受暴雨天气的影响,临沂多地爆发洪涝灾害,多地农田被淹,庄稼的长势和收成受到严重影响。洪涝灾害发生时,郑旺镇刘官庄村供销农场基地的玉米正值灌浆期,八成植株死亡或减产。这个时候,农业保险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保险3.6元/亩的保费最高保障400元/亩的理赔额度,商业保险21.5元/亩的保费最高保障500元/亩的理赔额度。即使在受灾绝产的情况下,两项保险的保障额度,依然能够保障社员保底收入。

  创新两种模式,差异化运营。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发挥服务平台作用,整合农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地块不同性质,进行差异化运营。一是自主经营。由村集体+农户(大田地)或村集体+供销农场(复垦地)联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合作社整体托管给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经营,实行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保底收益根据地块条件、结合当地土地流转市场价格,与村集体、农户协商确定,由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垫资,提前兑付,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全部转嫁到合作社。合作社年底盈余部分在提取公积金、风险金后,按照农民5:村集体3:供销农场公司

  2的比例进行分配,农户可另外享受占比高达50%的合作社盈余收益,最大程度让利于民。目前,已托管经营和正在办理的土地股份合作社7家,托管经营地块8块,面积地1967.5亩,涉及农户2462户。二是合作经营。对接自主经营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由山东供销农场公司提供耕种植保、田间管理、收割收获、秸秆回收(还田)、烘干贮存、加工销售等部分环节或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公司已与梅埠干沟渊、太平徐太平、太平沙岭官庄、相公洪岭埠等11个村居(社区)的14个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地块22处,合作经营面积8000余亩。

  坚持三管齐下,为农业增效。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基础、扩规模、提品质,三管齐下,促进农业持续增效。一是夯基础,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工作的重点,完善农田水网、路网、电网等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郑旺镇东张岭村过去连年内涝,耕地十种九不收,土地弃荒现象严重。该村组建土地股份以合作社后,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对托管经营的179.5亩土地,配套完善了水、路、渠等农田基础设施,解决了困扰农户多年的内涝问题,当季种植青储玉米,长势喜人。二是扩规模,增强市场议价能力。采用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统一购置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业生产活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产品统一销售,具有更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八湖镇新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集中经营后,公司统一托管服务,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耕种作业,亩均可以降低成本50元,与合作企业签订采购订单,比一家一户农民自己经营一斤多卖0.2元,不算科学种植增产,这一增一减算

  下来,一亩地可增收200多元。三是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因地制宜,优选优种,重点培育高产、多抗、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品种。在八湖镇新庄村供销农场基地,与青岛天地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日本越光水稻品种63.69亩。目前,越光水稻市场单价超过50元/市斤,种植收益比传统大米翻几番。另外,规划水稻工厂化育苗中心20.72亩,水稻新品种研发展示区144.59亩,争取打造山东省最大的越光水稻繁育基地。

  突出三化融合,为农业赋能。转变农业发展思路,从数字化、品牌化、特色化着手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是数字化,用科技为农业赋能。联合北京万盛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子丑丁卯公司合作开发数据云平台,平台一期投资150万元。通过数据方法,结合物联网采集地面信息,综合作物模式、气象方面的算法,用于解决农场土地管理和农事运营问题,实现田块测算、耕地历史、作物识别、长势监控、农业气象、土肥概况、灾害预报、产量预估等全产业链数据服务。为公司开展农机作业调度、农产品质量追溯、物联网建设等工作提供底层技术支撑。二是品牌化,用口碑为农业赋能。注册鲁供优享(拟定)农业品牌,专做天然、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让全国人民吃上最放心食物。主动嫁接河东稻米、八湖莲藕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供销农场品牌农产品基地,助力河东从农业大区到农业品牌强区转变。三是特色化,用服务为农业赋能。围绕城市圈,整合土地,建设蔬菜基地、水果基地、肉蛋奶基地等,发展城市小菜园、农产品采摘园、城市一分地休闲体验区等项目,打造中心城区30公里休闲旅游服务圈。

  聚焦三个领域,助民生改善。供销农场集公益性与经营性于一体,不单

  纯以盈利为目的。一是聚焦村集体经济增收。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后,通过整地,打掉田埂、沟渠等实现的增益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临沂河东区郑旺刘官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一期发动146户农户、252人,将139.3亩农田入股合作社。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后,增溢土地19.2亩,增溢率达12.1%。保底收益800元/亩/年,村集体每年增加保底收益15元(不含分红),另外,年底村集体还可以获得合作社盈余部分30%的分红。村集体轻轻松松在供销农场获得两份收益。二是聚焦农村老人、相对贫困人员两类特殊群体生活改善。针对老年人出行难、就医难、生活难的问题,对大田地整村托管建设供销农场的村居(社区),由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研究制定专项养老保障措施,从托管的土地合作社中拿出部分收益,解决农村老人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探索普遍适合农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另外,重点关注全面脱贫后相对贫困群体脱贫问题,村集体从供销农场获得的收益优先用于保障相对贫困群体生产生活。三是聚焦农村宅基地复垦利用。在当前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大背景下,供销农场以打通耕地与宅基地之间转换途径为目标,主动对接新型农村社区,瞄准农村宅基地复垦利用,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前,已对接有关村居发展复垦项目2个。其中,汤头前林子村复垦地320亩作为特优果菜种植展示园,开发高价值的果园60亩,用于种植猕猴桃、榛子和大樱桃等经济作物;汤头陈家堰村复垦地270亩作为特优农作物种植示范园,开发小米、高粱等杂粮80亩,黑小麦种植190亩,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为乡村振兴和生态宜居奠定重要基础。

  二、经验启示河东区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基础,将农民手中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经营,

  建设供销农场的做法,探索了一条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乡村振兴路,为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支部领办。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能不能把农民的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基础是农民,关键在支部。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托管经营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全部由党支部领创办,实现了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紧密结合。

  必须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引导为主,多次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良好的周边市、县(区)现场观摩学习,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算清成本账、增产账、误工账、政策账,将个人耕种、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的各项数据对比、优点缺点都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自己去对比、去权衡、去选择。不盲目追求全村100%的农户入社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不搞一刀切。对个别现阶段不愿意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的农户,在条件允许范围内给予地块调整,以保障入社的土地连片成块,真正做到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必须坚持人才第一、选优配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才第一、选优配强,不仅聘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民讲师团成员、原临沂河东金丰公社理事长、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农民农艺师韩祥军为业务经理,特邀临沂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李辉为种植技术总顾问,组建起了专业化人才队伍。同时,也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

  家团队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另外,还充分整合了全省供销系统三农人才平台资源,锻造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为供销农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必须坚持以农为本、持续增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收入。农民增收既是千家万户的小钱袋,更是国计民生的大体现、发展水平的硬指标。供销农场变个体户流转土地经营的传统模式为土地股份合作,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规模化经营,保障农民离地不失地,守护农民土地情怀。以发展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智慧农业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最后,通过向农民、村集体倾斜型的盈余分配机制,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新时代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明星级村庄,这些成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乡村振兴建立了一个范本,本次主要精选浙江达人村、陕西袁家村、四川战旗村、浙江鲁家村、四川明月村、上海吴房村六个案例值得分享和学习。

  浙江达人村复兴乡村文明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整个项目占地40余公顷。以乡村为基础,以复兴乡村文明使命,融合了集市文化、节庆庙会、田园风光、美食小吃、民俗演艺、童话世界等项目,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浙江首个田园综合体。整个项目将重点突出田园夜色,弥补宁波市中心以乡村特色的商业空白,也弥补了宁波乡村夜游市场空白。是城市中心区不再有的田园,城

  市中心无法再生、无可复制。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演艺、农家美食、农趣

  玩乐进行开展。达人村每年还定期举行六到七场农俗文化类主题活动,包含农俗风情嘉年华、春耕花痴秀、乡村童趣节、冰雪纳凉节、灯光艺术节、丰收农趣节、聊斋鬼节等,其中农俗风情嘉年华被评为全国____年__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

  

篇三: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景观设计05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将劢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使埋没于偏进贫困地区达数十年之久的城头山遗址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丌仅保护了古城遗址的完整性不真实性而且还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旅游休闲价值的参观和体验区

  ...

  乡村振兴10个案例解析,如何做?

  2018-04-10至道空间

  来源:景观中国网(ID:LACweb)

  乡村建筑设计

  01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村落,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决定外迁居民,并在老村落的南侧进行回迁安置。设计试图从类型学的思考角度抽象共性特点,还原空间原型,尝试以较少的基本单元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形成带有公z

  ...共院落的规模组团,与传统行列式布局相比,在土地节约性、庭院空间的层次性和私密性上都有显著提升。

  02

  安吉山川乡村记忆馆

  地块位于安吉山川乡船村主干道边,紧邻溪水,建筑原始状态很差,屋面瓦、墙体基本报废,只有几根红砖柱和木屋架尚能加固使用。设计师在大空间中尽量多的设置天窗,使风景最大化的映入室内,也尽可能减少对周边民宅的干扰。施工中大量使用就地取材的乡土材料,门窗由村里的老工匠制作。

  z

  ...

  03

  莫干山大乐之野庾村民宿

  民宿位于浙江莫干山镇庾村国营时期蚕种厂的西侧,旧有的建筑散落在场地上,有些已破旧坍塌,树木填充了村落肌理的剩余空间。设计采取风景内化的策略,不仅是建立对于不利外部的防御性,反之也让被渗透的内部成为景观中一部分。同时民宿也为小镇提供了可共享的公共空间造就了公共区与民宿之间特殊的流线关系,和多样的游走体验。

  04

  木兰围场

  z

  ...

  自古以来的建筑形象功能就与符号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案建造场所是一片大草原,如何的建筑才能不违和的融入场所呢?我们试图从蒙古包中寻求灵感,其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却是草原的图腾。我们以传统的蒙古包为母题,从平面,立面到装饰纹样,向传统精神致敬。

  乡村景观设计05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z

  ...项目将动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使埋没于偏远贫困地区达数十年之久的城头山遗址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不仅保护了古城遗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而且还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旅游休闲价值的参观和体验区。作品展示了景观设计是如何将一个湮没无闻的考古遗址转变为一个能给当地发展带来效益的集教育性、娱乐性、生产性及经济性于一体的文化游览区。

  06

  乙未园环境教育主题儿童乐园

  z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尾料、废料,以及拆除卸的旧物,大量堆积于场地中。设计师决定用这些来“拼凑”儿童乐园,空间上满足乡村儿童活动的需求,材料和施工则注重低成本、低技术建设,更深远的意义则是我们对于儿童环境教育的考虑。

  07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

  z

  ...原场地空间局促单调,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常年积水,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设计以水为切入点,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乡村整体营造

  08

  西溪南村望山生活

  西溪南村这个号称徽州文化最为丰富的古村落,几年前已经凋蔽不堪,大量古民居坍塌弃用。“望山生活”与西溪南镇政府及乡民,通过合约的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共同管理遗产村落的机制审查村级规划,在修补旧建筑的基础上发展民宿、开办文化创z

  ...意活动等,并用“拼贴”方式,规划新乡村民居和服务设施,从而保护并激活乡村文化遗产。

  09

  上坪古村复兴计划上坪古村是历史文化名村,设计团队在保护的前提下,挑选了村庄中若干闲置的小型农业设施用房,如猪圈、牛棚、杂物间、闲置粮仓等进行改造设计。植入新的业态,补足古村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为村庄提供新的产业平台,并强调建筑的当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z

  ...

  10

  山东凤凰措再生营造凤凰措是一场空心村再生实践,整体定位为乡村艺术区,包括民宿酒店和艺术家工作室,设有林中美术馆、水上剧场、山顶教堂、山畔禅苑、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以及茶室、咖啡厅、餐厅、儿童公社等休闲空间,并保留一个区域打造为老房子博物馆。

  z

  ...声明:我们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bobby477,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

  z

  

篇四: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良好的乡村社会资本的培育又是联结乡村发展各种要素投入的链条与粘合剂有助于提高乡村多主体凝聚力与协作力进而提升乡村地区的发展效益与工作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乡村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应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等现实特征与客观规律多元化差异化综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强调乡村地域人地业耦合发展构建符合地域特色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乡村地域系统提升乡村地区应对外界发展环境变化与挑战的能力即乡村弹性

  三生融山水,田园寄乡愁:乡村振兴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启示

  研究背景

  纵观世界发展史,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衰退问题已成为全球性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美国、瑞典、日本、韩国等国相继出现了乡村人口过快减少、产业岗位缺失、农村过疏、农村传统文化、伦理和秩序受到冲击等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世界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960年的66.44%下降到2015年的46.16%,降幅达30.5%。以代表世界新兴市场的金砖五国(BRICS)为例,在1960—2015年间,俄罗斯乡村人口占比减少了44%,中国为47%,印度为18%,南非为34%,而巴西乡村人口占比减少幅度更高,达到73%。伴随着乡村人口的大规模、快速减少,劳动力缺失、农业效益低下、市场萎缩、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日益显现,严重制约了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亟需重视乡村振兴。

  作为一个有机体,城市与乡村以劳动力、原材料、资金和信息等要素在两者间的流动与集聚为基础而紧密联系在一起,两者只有共同发展,才能相互支撑。20世纪70年代以推进逆城市化,实现乡村振兴为目的的乡村复兴运动(ruralrenaissance)率先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通过规划、政府投资、政策补贴等方式鼓励城市富裕阶层回归并享受乡村田园生活。美国、英国、新西兰、瑞典、西班牙等国相继经历了乡村复兴运动,促进了乡村地区人口增长。然而,由乡村复兴运动所产生的逆城市化现象多发生在城市近郊地区,这是城市富裕群体为了享受乡村田园生活并同时保留城市工作机会做出的选择,这也导致美国的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城市郊区人口增长速度一度超过了中心城区。那些远离城区、地处偏远的乡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减少而变得日趋萧条,致使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破败不堪,一些重要岗位如教师、医生后继无人,进而形成了“人口流失-经济衰退-生活品质下降-人口继续流失”的恶性循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乡村人地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方面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快速流失,据统计,2017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总量达到1.72亿人,其中40岁及以下外出农民工数量所占比重为72.3%,有30.8%的外出农民工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另一方面农村“空心化”现象快速蔓延,大量废弃、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据测算,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达760万hm²。此外,在1995—2016年间,中国乡村地区就业机会由4.9亿个减少到3.62亿个,乡村小学与教学点数量也由55.86万个减少到19.32万个,迫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事非农就业并为下一代寻求良好的教育,这也加剧了乡村人口外流,致使乡村地区发展日渐衰退,影响到了乡村性水平。

  世界各国在发展进程中普遍经历了乡村人口外流、农村经济凋敝、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也都探索实施过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措施,形成了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范式。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来提升乡村地区应对与适应外界发展环境扰动与变化的能力,扭转乡村衰退局势。然而,中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源于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乡村人地关系不协调、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乡村社会主体弱化等挑战并存。因此,中国的乡村振兴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依赖强大财政补贴或者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全转移的

  发展道路,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及乡村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发展阶段特征的乡村振兴之路。基于此,文章从协调乡村人地关系、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构建打造乡村新型主体三方面选取国际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不同视角梳理总结了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及其机理,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就构建可持续的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与乡村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中期,德国的乡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破败不堪,就业机会短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大量农村人口迫于生计而涌入城市。1950年,德国赛德尔基金会提出了城乡等值化理念,即通过土地整理、村庄更新的方式实现“城市与农村生活不同类但等值”的目的。作为德国最大的农业州之一,巴伐利亚州的城乡等值化试验推进了土地整理与乡村更新相结合,具有一定代表性。

  巴州威士忌酒厂

  巴伐利亚州的土地整理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区以及保留有乡村结构的地区,包括通过细碎土地的合并与整治来提高农业及林业生产条件、乡村更新、为村镇建设释放土地空间、乡村景观格局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整理、特殊农作物田块整理以及高山草地与林地整理。德国通过土地整理来推进乡村更新的行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1982年,巴伐利亚州政府制定了《巴伐利亚州乡村更新纲要》,强调乡村土地整理中的产权调整、田块合并及规划编制的重要性。村庄更新规划包括农业结构改善措施、村庄建筑措施等,使乡村生活和生产条件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规划的制定由乡镇政府和参加者协会通过多部门的合作以及居民参与共同制定。村庄更新规划与土地整理紧密结合,并通过土地整理来推进规划实施,以解决如基础设施用地储备、农业结构调整、自然景观保护等各种问题。

  巴州奶酪加工厂

  权属管理贯穿于乡村土地整理的整个过程。在立项阶段,要明确土地整理区内的权属现状并制定详细的权属调整方案。在项目执行期,要对地产交易、地产评估、土地重新分配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随着权属变更登记生效,新的所有者将继承土地的全部义务和权利,并完成土地变更登记、地籍登记、自然保护登记等内容。此外,巴伐利亚州的土地整理与乡村更新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在立法、规划及措施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还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让村民参与决策与规划制定,使土地整理建立在民众参与和民主监督基础上。

  【小结】01经营灵活,产业多样,保持边缘地区经济活力;02发展生态型区域性乡村综合经济模式;03实施欧盟乡村发展项目(Leader);04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与保护环境并举;05发展现代科技,提升农业水平。

  德国的巴伐利亚试验促进了农村从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的转变,体现了土地整理在改善农林生产条件、土地资源合理发展利用、乡村自然环境和景观保护、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农村地区具有与城市同等的吸引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

  【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运动】

  针对乡村地区普遍面临的人口流失、老龄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等问题,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寻求各种方法来振兴乡村。然而,诸如政府投资建设休闲设施来吸引游客或鼓励公司在乡村地区建设工厂的尝试往往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未能充分考虑乡村的独特性,更为关键的是未能让当地民众参与进来。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One-Village-OneProduct)极大促进了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其模式也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所推崇,并在泰国、马拉维等国推广。

  马路村与柚子大分县位于日本九州的东北部,总面积为6337km²,森林面积占71%,自然资源丰富。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起源于一个名叫欧亚马(Oyama)的村子。1961年当地居民决定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贫困现状。首先,他们放弃了政府鼓励扩大水稻种植以确保粮食安全的发展政策,认为欧亚马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更适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因此,在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带领下,欧亚马先后整村推进实施了三个发展项目。首先是始于1961年的种植新梅与栗子运动,以此来减少农民工作量并增加收入。其次是1965年启动的新人格组合运动,聚焦于民众的学习与提升。1969年欧亚马村开始实施新天堂社区运动,以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并减少年轻人的流失。三个计划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民众的学习能力、地方发展可持续性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在1975—2003年间,欧亚马村的单位土地收入得以快速增长,是日本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

  大分县与丰后牛鉴于欧亚马村的成功经验,1979年大分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实施“一村一品”运动,鼓励农村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政府设立专职部门,支持农产品生产和特色产品研制。同时,政府还开设人才培训班为“一村一品”运动培养优秀人才,打造属于农村自己的品牌并进行推广。在1980—2001年间,通过实施“一村一品”运动,大分县的产品种类由143种增长到336种,销售额由3.3亿美元增长到13亿美元。全县的人均收入也实现了翻番,位居九州地区7个县之首。

  【小结】01产品要有特色,因地制宜开发这样一个产品;02将整个产业链进行延展,提高综合的事例;03通过办学把整个技术等等都融入进来,来提高农民的素质;04打造知名度,进行整体化的推进。大分县“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具有多方面因素。首先,该运动是“自下而上”的、由乡村社区主导的发展方式,依靠社区领导力、农户责任心与合作而推进实施。农村社区通过建立协调组织,为农户提供技术与营销指导、资金支持。农户则向组织反馈产品及市场信息,并与其他成员分享信息。县级政府则提供服务、培训及产品营销等辅助支持。其次是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农户根据信息及市场反馈不断调整产品种类、价格及营销策略。在此过程中,民众持续地对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进行学习,并不断培养后备青年人才,提高其技能水平与竞争力,也提升了“一村一品”运动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瑞典奥勒村社会资本助推乡村振兴】

  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瑞典乡村地区的发展逐渐出现减缓、衰退迹象。政府在70年代大力推进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建设,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乡村衰退趋势。然而,随着80年代知识经济的兴起,除了城郊地区的乡村外,瑞典广大乡村地区的衰退问题再度显现。然而,位于瑞典北部耶姆特兰省(Jämtland)的奥勒村(Åre),因其良好的社会资本推进了本地企业抱团式发展,并实现了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奥勒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奥勒村位于瑞典西北部耶姆特兰省的奥勒市,属于瑞典北部山区普通的乡村。奥勒村所在地区因其天然的雪场资源成为北欧较为著名的滑雪旅游地,旅游业带动了宾馆、休闲、购物等产业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瑞典启动了北部振兴计划以应对区域内乡村人口持续减少的问题。政府的支持开始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到了70年代逐渐转向服务业。在此期间,奥勒村的索道、缆车与宾馆建设得到了政府支持,也吸引了大量外来私营企业主进行投资。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恶性竞争、服务水平低、运营不规范等问题长期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经济萧条严重影响了瑞典的旅游经济,致使奥勒地区大量投资濒临破产。作为一种积极响应,当地百姓及私营企业主意识到只有相互合作,抱团发展才能度过危机,并形成了奥勒社区的“目的地支撑战略”(destination-embracingstrategy)。

  【小结】01当地百姓与企业主联合制定奥勒村发展规划与愿景;02企业主间摒弃恶性竞争,成立滑雪产业协会并制定行业规范,协调与管理各行业企业的服务与运营方式;03协会为濒临破产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免费开展业务培训,企业间共享行业信息;04共同筹措募集资金用于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及对外宣传;05与省、市、地方政府对接,推动其为奥勒村的旅游业发展在公共服务、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

  “目的地支撑战略”的实施逐渐在奥勒当地百姓、私营企业主间培养形成了以实现奥勒村振兴为目的的共同愿景、责任感及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即社会资本。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及21世纪初期,随着对外宣传的深入、服务品质的提升以及游客的认可,奥勒村逐渐由瑞典国内的滑雪胜地向国际著名滑雪胜地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大量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财团进驻奥勒,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运营方式及国际资源。原有的“目的地支撑战略”进而演化为涵盖当地百姓、私营企业主、各级政府部门、国际大公司在内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地方发展战略,强化了主体间的共同责任、担当、信任及合作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为奥勒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使其在瑞典北部地区脱颖而出。与瑞典北部山区的其他乡村相比,由于经济振兴,奥勒村的人口得以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对我国的启示及适宜性中国“三农”问题的本质是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乡村病”,表现为生产要素高速非农化、农村主体过早老弱化、村庄用地严重空废化、农村水土环境污损化和乡村地区深度贫困化。由此所导致的乡村土地资源低效利用、产业经营与社会管理主体弱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破解“乡村病”,激活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活力,从而提升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国内外不乏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通过对三个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入阐释了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社会资本培育在协调乡村人地关系,培育提升乡村内生动力,构建打造乡村新型主体,实现乡村地域“人-地-业”耦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以德国巴伐利亚州为代表的土地整理与乡村更新实践表明,乡村土地综合整治适应了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乡村地区人地关系变化的现实背景及客观需求。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实践,农业生产的水土条件得以改善,耕地质量得以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得以提高,生态环境得以保育,不仅优化了乡村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还重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格局,协调了乡村地域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三五”期间,我国全力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强调土地工程技术在推动耕地质量提升、退化土地治理、荒废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土地整治的工程化、生态化技术应用,以此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空心化”问题严峻,乡村青壮年人口持续减少与大量废弃、闲置农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并存,人地关系紊乱,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巨大,亟需开展空心村土地整治工程,实现土地用途置换和空间格局优化。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功能导向上应强化统筹区域城乡用地的“一整三还”,即依托村庄整治工程,实现乡村土地整治还田、还林、还园(建设),有利于保障耕地及粮食安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协调乡村地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与生态环境保育三方面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巴伐利亚试验在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村进行推广并取得了成功,也为

  我国北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实践探索。

  其次,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表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地区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观能动性、决策的自主独立性、运营的自立创新性是保证乡村产业发展符合市场规律,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此过程中,大分县将培养勇于开拓进取、富有创造力的本地人才作为保持“一村一品”运动长盛不衰的核心要务,通过对本地人才的持续培训与技能提升锻炼,全面增强了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随着具有一定技能与教育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我国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状况堪忧,农民组织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不断鼓励与引导发展“一村一品”,然而民众的知识水平有限、市场竞争与抗风险能力较低、现代化的企业运营与管理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支撑乡村产业的发展。因此,努力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扩大农民接受再学习、再教育的机会,提高其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能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知识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为广大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建设奠定基础,是我国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此外,还要重视农民合作组织、乡村精英在发展乡村经济,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由此打造构建乡村新型经营主体。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加强政策导向、激励引导等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发展意愿,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三,瑞典奥勒村的案例显示,乡村社会资本的培育有助于促进民众、企业、政府间的团结合作,提升本地企业的经济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功能缺失及正式制度不足,并且发挥了市场与制度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如自我监督机制、风险共担、资源共享、互助协作等。对于个体而言,民众的人际网络、信誉度、价值观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社会行动能力,借助社会资本获取利益,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如脱贫致富。对于地区而言,良好的社会资本有利于提高地区发展质量,提升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益。

  伴随着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民社会流动加快,以及农村传统道德整合作用的衰退和宗族关系的弱化,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社会资本呈现出本地社会网络封闭与内部分化、农村传统规范认同失效、社会信任度弱化等特点,既限制了民众获取资源和发展机会的能力,又制约了民众间、民众与企业、政府间基于信任而产生的合作。基于此,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的农村新型主体建设,应着力打造乡村地区多元、新型的社会网络,扩大乡村地区资源与外界市场对接的渠道,通过民众参与、信息公开及有效沟通,不断增进民众间、民众与企业、政府间的了解与互信,提高乡村多主体凝聚力与协作力,进而提升乡村地区的发展效益。

  三个典型案例的实现路径具有相互关联与支撑性。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培育提供了平台。乡村经济发展也将带动社会进步,有利于提高民众的责任感与主观能动性,提升乡村主体活力与动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乡村发展质量,构建协调、可持续的乡村人地关系。

  结论与讨论

  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不仅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还是扭转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进村退局面,破解乡村地域人地关系不协调问题的重要抓手。我国地域辽阔,广大乡村地区发展的地域性、阶段性、差异性特征明显,应全面诊断识别乡村地域系统,把握乡村地域发展演化的过程规律,科学识别不同地域乡村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短板,研制支撑乡村地域发展的供给侧改革方案,分区、分类、分级推进实施乡村振兴。

  作为一个综合地域系统,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在内核系统与外缘系统共同作用下得以重新塑造,乡村地域功能不断发生演化和变异。乡村地区需要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经济社会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以及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结构协调、功能互补。在此过程中,乡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能够以“动手术”方式有效整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协调乡村人地关系,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供载体。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是使得乡村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与要求,实现乡村地域内生动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乡村社会资本的培育又是联结乡村发展各种要素投入的“链条”与“粘合剂”,有助于提高乡村多主体凝聚力与协作力,进而提升乡村地区的发展效益与工作效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乡村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应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等现实特征与客观规律,多元化、差异化,综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强调乡村地域“人-地-业”耦合发展,构建符合地域特色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乡村地域系统,提升乡村地区应对外界发展环境变化与挑战的能力,即乡村弹性。

  

篇五: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助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高铁新城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街道高点定位、率先行动,全力将**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计划示范区,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区前列。

  一、**片区基本情况

  **片区位于**街道东北部,紧邻高铁新城片区,西依浞河,南靠禹王街,共辖7村,其中核心区占地5800亩,辖大埠、吴家埠3村,土地基本完成流转,现有存量建设用地220亩。**村共有156户,454口人,村内有耕地863亩,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左右。近年来,该片区以**村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配套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社区化的基础条件。

  二、**片区特色优势

  一是党建引领经济作用凸显。**社区作为全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数次代表我区迎接国家和省市的党建检查;

  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村对标学习莱州市南关村学习公司化运营模式,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众诚汇鑫实业发展公司,走出了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是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投资450万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服务中心内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室、活动广场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配套建设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

  **村已全部完成村改,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汇源路、汇鑫路两条主要道路重新铺设完毕;天燃气管道已接通**村安置区;日处理能力400方的污水处理厂已完工投入使用,经处理的中水一部分经地下管网流入小区旁边的浞河,另一部分流入小区周边的绿化带,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三是产业基础已经具备。近年来片区内先后引进了绿达景观、华裕实业、顺荣蔬菜、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引进企业1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康汇源有机蔬菜,占地1000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所产蔬菜直供阳光保险总部,有机品牌农业初步形成;总投资1.5亿元的康尔瑞园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准备开工建设(: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整个**片区距离**高铁北站不足3公里,具备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框架,目前正在进行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千亩田园综合体的整体规划;同时借助高铁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随着“腾笼换鸟”,今明2年内,共可腾出建设土地700亩。三、**片区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一是整个村庄各项资源,突出生态宜居。**村通过**区第一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158户居民全部搬迁新居,人均楼房面积58平方米,目前**街

  道的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居住小区也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正在加快核心区3个村的迁村并点工作,同时规划建设3.8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小区。为进一步处理社区居民生活污水,修建处理规模为4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站,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站统一进行清洁处理,将为保护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引进特色农业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内360余亩的大棚有机蔬菜,康汇源生态农业,绿达景观、华裕实业、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先后进驻,增加村集体收入130万元。去年村里还成立了供应链公司,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公司当年就盈利80万元。

  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净化美化乡村环境。**片区投资520万元,对汇源、汇鑫2条主要道路重新整修;

  投资60万元,为居民区接通天然气管道;

  投资600万元,对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全部上档升级;

  今年投资850万元,对片区4个村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工程,预计硬化路面8200平方米,粉刷墙面4.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等,从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品片区。

  一、村基本情况

  **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22-2022年度区

  文明村、2022-2022年**市文明村、2022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22-2022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22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22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22、2022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

  二、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

  “十个一”工程。

  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22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

  三、近些年来村振兴发展变化

  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

  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22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

  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

  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22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

  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区**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殷切嘱托为动力,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乡287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户均年增收6000元;

  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

  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

  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贫困户”的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

  **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

  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

  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

  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

  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22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

  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

  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

  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

  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22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农户减少了市场风险。2022年,户均收入1.6万多元,其中贫困户8户。沁家园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同时将菊花、山水、果园等结合起来,充实旅游项目,打造以菊花为特色的集菊园赏花、花茶制作、菊园品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企业和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在保底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22年成功脱贫。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

  绿水青山美如画,**人民致富忙。近年来,**乡通过抓产业、促创新、美环境,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举措在红土地上扎根、萌芽、蓬勃生长。农业强起来了!农村美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在产业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欢畅,**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自信,**大地离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越来越接近……

  

篇六: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集合

  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整个项目占地40余公顷。以乡村为基础,以复兴乡村文明使命,融合了集市文化、节庆庙会、田园风光、美食小吃、民俗演艺、童话世界等项目,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浙江首个田园综合体。整个项目将重点突出田园夜色,弥补宁波市中心以乡村特色的商业空白,也弥补了宁波乡村夜游市场空白。是城市中心区不再有的田园,城市中心无法再生、无可复制。

  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演艺、农家美食、农趣玩乐进行开展。达人村每年还定期举行六到七场农俗文化类主题活动,包含农俗风情嘉年华、春耕花痴秀、乡村童趣节、冰雪纳凉节、灯光艺术节、丰收农趣节、聊斋鬼节等,其中农俗风情嘉年华被评为全国____年__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镇,距上海大约两个小时车程,翠竹山坞间,民宿产业星罗棋布。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____年,莫干山镇的精品民宿有近百家,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5亿元。当地民宿动辄千元一晚的价格俨然成为了标配,有些甚至达到三四千元一晚,旺季的时候还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与如今的火热相比,十多年前,莫干山镇却是另一副模样。虽然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在其境内,但当地却没有享受到多少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作为水源保护地,莫干山地区所有产生污染的产业都被清退,除了小农耕作和零星的农家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

  

推荐访问: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振兴 详解 乡村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