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乡村可持续发展探讨

乡村可持续发展探讨

时间:2022-03-18 09:40:28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塑城乡关系、寻找乡愁、乡村振兴等问题的提出,建设特色村、田园综合体等目标的推进,说明建立和维持特色在乡村可持续性、长久性发展中的必要性。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对于原生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给居民和外来者提供更加合理舒适的人居环境和更加丰富便捷的衣食住行体验。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当前乡村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为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4-0142-02
  1.序言
  乡村是人类最古老的聚落形式,也是当代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成为人类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可以追溯的足迹,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让乡村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进步,同时又能保留村庄的淳朴,让现代村庄在将来的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是我们规划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每一个村庄的现实问题,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村庄,提出不同的发展思路,走出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
  2.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从十二五末“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到田园东方的“田园综合体”试点成功推广,再到全国各地纷纷推出的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目标,可以说,镇村建设已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近些年各地开展镇村建设过程来看也不尽如人意。
  一是简单复制,盲目跟风
  从早先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大拆大建、盲目模仿城市搞尺度过大的集中居住点,到仿照成功特色镇村搞仿古建设、旅游开发等,既浪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又没能达到正面积极的效果。一系列不考虑当地生产生活需求只把其他地方的建设方式进行简单复制的跟风现象反映出的是地方政府不务实、追求面子工程的政绩意识和设计者不负责任、不善思考的软实力弱势。
  二是过度商业化,乡村建设成了变相的房地产开发
  由于国家政策对城乡一体化的导向和城市地产竞争激烈,不少城市地产开发商将阵地转移到农村,将各种特色镇、村的建设当作快速兑现地产价值的手段。但是由于社会资源更多的集中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原本的镇村拆迁后由于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导致人口大量流失,加上配套的缺失、对消费力层次认知不明等原因,新建的镇村并没有足够的人气,不能长久的保持活力,甚至出现了“鬼镇”“鬼村”。
  3.乡村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要避免农村建设的种种不良倾向,在风貌环境上要有较高的辨识度,二是要在软硬件配置上方便生活生产,三要有足够接地气的产业留得住人、支撑得起村庄的长远发展。一个好的规划要发挥全域空间管控作用,跳出传统规划“蓝图”,以策划和经营的理念进行调控,规划实施后要让当地百姓、投资者和地方政府都能获利,实现居住者悦、行商者利、执政者荣,尤其是地方百姓,要满足他们“安居乐业”最朴素的诉求。
  美丽——环境优美、整洁舒适的环境
  提到乡村自然就会想到村口的小桥古树、石子路,想到门前屋后的篱笆池塘、檐口挂着的辣椒玉米......浓重的乡土气息是乡愁的寄托,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基本特征,融入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邻里乡亲的淳朴乡风正是乡村的魅力所在。新时代乡村的建设,一方面要对传统农村脏乱差的问题进行整治,在危旧房改造、改厕、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方面下功夫,并结合水土保持等工程,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与田园景观,慎砍树、不挖山、不填湖、少拆房,让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在新建插建时要尊重自然的村庄肌理,布局遵循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的原则,充分彰显乡村风格,保护乡情美景,留住自然风光,塑造整洁舒适、环境优美的村庄风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宜居——安全、便捷的生活方式
  新时代的乡村既要能承载田园乡愁、又要能体现现代文明。在乡村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看到的是麦浪滚滚的田园风光、吃的是纯天然的生态食物,在用的方面要考虑村民也需要安全便捷的现代生活。各项基础设施以及商业服务设施在乡村要有合理布局;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也能享受到自助缴费、互联网等各项现代化设施带来的便捷的生活方式;推进安防视频监控在农村的全覆盖,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公安监控网络带来的社会治安保障。
  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文化是乡村凝聚力的灵魂,每一个自然村落的形成與壮大,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或者是一个家族的凝聚发展,又或是历史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等等。尊重、保护地方历史遗存、传统技艺、文化现象、民俗活动等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并大力弘扬,让历史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传承、发扬光大,是乡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立足乡土社会,增强乡村凝聚力和认同感。充分尊重群众的生活习惯、情感信仰,做好历史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因地制宜打造人文景观,不断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提升群众归属感。
  另一方面提倡主题式聚焦,即个性化发展。将当地的特殊元素深入挖掘,并通过创新手法实现特殊元素被体验、被接纳、被传播。一定要是区别于其他乡村的真的有鲜明的特色,比如有的乡村有世界文化遗产,有的是国家或省级传统村落,有的是有具有地域特性的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土特产,有的是与时代紧密接轨的高科技、信息产业等,才值得被宣扬。很多地方都有的普遍存在于乡村的东西即使花很大功夫去宣传也不见得有成效,只会造成社会资本浪费。
  活力——产业兴村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本支撑。乡村如果没有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就业,不能提供致富的渠道,就会导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走向衰败。但由于交通、信息、人才、资本等各方资源更加倾向于城镇,乡村缺乏对高效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决定了乡村的产业是要有别于城镇的,它会更倾向于效率偏低下的产业。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乡村 探讨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