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和发展逻辑及其中国贡献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和发展逻辑及其中国贡献

时间:2022-03-20 09:44: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摘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是我国在应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时代之问时作出的中国回答,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哪些贡献是研究重点,也是理解人类社会普遍关切的逻辑起点。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的辩证发展关系,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国际关系的走向。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外交思想;世界格局;发展阶段;中国贡献;中国方案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9)02-0004-14
  [收稿日期]2018-12-2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研究”(17ZDA001)。[作者简介]
  熊杰(1989-),男,江西南昌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石云霞(1942-),男,河南太康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灵魂。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外延,是理解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作贡献的基础条件。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的现实必然性:世界局势的新变化
  习近平在谈到世界局势新变化时,引用了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1],来描绘自工业革命之后整个世界的状况。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无界化等的持续推进,影响世界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因素相互并存和相互影响,世界局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维护与破坏国际秩序的双重因素交替出现
  二战之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家主权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也成为当今国际秩序和主权国家体系赖以运行的基石。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迭起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形成一个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并相互确认主权的国际格局,为世界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外部环境,创造了发展机遇。同时区域和地区内冲突不断,一些国家“身体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2]。通过鼓励、资助他国内部反对派、在野党的分裂活动,以公开或隐蔽化形式强行干涉他国内政,输出冷战、零和博弈思维,挑战和威胁“相互确认的主权国家体系”[3](P4)。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贸易保护主义”狭隘应用、“新干涉主义”滥用、“民主”“人权”成为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的口号,这些挑战都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制造了混乱和动荡。究其原因,是部分国家基于自身利益诉求而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内心态的失衡。主权理论的纵深发展固然需要,但发展的前提不是为了否定、破坏以《联合国宪章》为原则的主权制度,而是更好地维护新的国际秩序,保障世界各国在一个相对安定和谐的外部环境中,共同繁荣。这是对为什么“中国人民不接受强国必霸的逻辑”[4]的回应,也是中国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真正的价值旨趣。
  (二)发展与风险交织影响着经济协调和均衡发展
  一方面,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以西方国家为中心而主导的产业布局,会使发展中国家在分工、生产、交换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建构维护自身利益和超然分工地位的交换体系,并将发展中国家置于国际生产价值链条的末端,造成全球性的发展不平衡,进而引发南北之间的发展鸿沟,造成国与国之间巨大的贫富分化。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提出的“不平等的发展”都指出了这个症结。另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世界范围内的风险传播速度加快,形成由点及面的风险覆盖。经济全球化之前,一国金融风险只由本国承担;经济全球化之后,一国金融风险将迅速变成全球性金融风险,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应对。加上一些非传统性安全问题如气候问题、恐怖主義、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都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同防范、合作和交流。
  (三)携手合作和共同担当成为时代主旋律
  在一个日益互联互通的国际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成为困扰许多国家在治理方面的难题,并且时代提出的发展问题是各国无法独自解决的,必须通过合作手段来化解。“地球村”里聚集着越来越多的核心议题,都要求各国携手合作,采取有效的全球变革和治理。各国携手合作进行全球治理的过程实际上涉及到了责任担当问题,每个国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都要有责任担当意识,要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置于国际关系层面来进行思考和谋划。全球变革和治理不是各国博弈的竞技场,不是“零和博弈”的试验田,不是“各美其美”,而是“美美与共”[5]。各国之间要坚持“合作而不要对抗、双赢、多赢、共赢而不要单赢”[6](P385),凝聚共识,寻求最大的公约数,扩大合作面。
  (四)互学互鉴和交锋对立的文明冲突
  世界互联互通带来了各国文明的互学互鉴。各国在科学、技术、教育、民间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与交往,推动着文化交流向着常态化方向发展。各国在交往中取长补短,世界“花园”中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7]的多样化景观。但西式“民主”的意识形态借助于文化交流的纽带对外输出,垄断话语权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与他国文化形成交锋对立的态势。在文化交融互鉴中,各国在彼此文化的理解、社会制度的包容、价值观念的认知、发展观等基本范畴上,亟需取得更多共识。认同世界应当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这是因为各国的文化发展都是在世界整体性文化内部交流、交锋、交融中获得了发展的动力,因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多元共生、并行不悖的。

推荐访问:共同体 中国 逻辑 贡献 命运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