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时间:2022-03-09 09:31:17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摘 要】马克思与恩克斯对人类社会的总体看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它将人类社会历史与演进過程作为基础。马克思所创建的哲学不仅是为了阐述这个世界,更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改变这个世界,使人们第一次对于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具备了认识历史的方式方法。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质与现实批判价值,并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实践指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形成的前期
  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是一切生活的本质,一切理论活动都与人们的生活实践相关联,它属于实践过程中真真切切的一部分。黑格尔所定义的实践却在绝对精神的层面,并没有给予现实生活中人们实践活动足够的重视。在当时,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被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质疑,并批判了黑格尔“思想的物质”,并且提出了他自己的唯物主义。但是费尔巴哈的感性世界理解过于片面化,因此只能称之为直观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形成的后期
  在马克思哲学当中,人的本质就是其主观能动的实践本性,它具有时代历史性与实践批判性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就是以德国哲学的抽象实践作为基础,升华为现实生活中人主观能动的实践层面。马克思哲学发展到后期之后,将其实践概念与马克思的经济、历史、政治相互融合,将人的存在理论延伸到社会变革机制当中,这也表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理论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
  (一)思维的切入点是实践
  实践是切入点的主体与思维的视觉,人在实践思维方式当中,需要按照实践的规定所进行。人也具有社会性,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在世界的这个大范围中,会理解为受实践所规定,是在实践中得到生成与发展的,即人类世界或者人化世界。马克思将实践融入哲学思维的领域,为人类的哲学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大门。
  (二)思维是实践的主体
  思维的起点、运行过程与归属点都应该是主体实践,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使我们对其产生不同的了解,对哲学问题的理解与批判截然不同,以人的实践作为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人和人的生活世界,以此同时,实践也是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归宿,保证人的彻底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
  (三)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质为要点
  只有将主体实践的内在本质作为要点,才能全面精准的理解哲学问题,自然人的生存方式、存在方法与后期的发展都需要将实践作为主体,但这样会规定并限制人的本质。另外,人在整个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存在方式与发展方法,都属于主体的实践方式。从实践的需要去理解和发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所要求的,并应将这样的理解认知完全应用到哲学本身当中。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理论
  (一)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
  追溯到人类学、生物学与考古学当中,就会发现人类社会是由地球上的一种物种,古代类人猿所进化而来。由猿到人的进化,古代类人猿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自行获取事物、选取住所,甚至抵御敌人,通过一系列的生存活动与生存竞争,进行物质生活与其他社会交往的活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完成,这样的生产劳动能够加快猿类社会向人类社会的转变,进行形成人类社会的形成。
  (二)社会形态的演进
  有马克思所提出的四种社会形态理论,主要以西欧社会为主线,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描述与说明。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深受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重视,但是有人认为历史有多重发展模式,并不认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四种生产方式具有普遍意义,应将多样化的历史发展作为单一的模式,排除其他历史发展的可能性。
  (三)社会的基本结构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组织与结构进行了多元化的研究,将社会细分为三个子系统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精神文化结构就是社会的三个子系统,按照马克思注意的方式来表达,可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社会的现实基础就是社会的经济结构,以经济基础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形式,以此反应社会精神文化。
  (四)历史发展的规律与人的活动
  发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重要突破之一,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属于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都是由他们两人所指出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性质是社会的发展规律,将盲目性的自然规律相比较,社会实践发展规律是通过人的具体实践而形成。
  (五)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是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导动力是科学技术。综合分析这四种动力的作用,并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前进,促进人类社会生活不断进步。
  (六)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不但能够体现出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社会政治的进步与变革也会由此体现出来。人们善于从自身的存在、需要与发展对历史做出客观评价。评价历史进步的根本尺度就是人本身的尺度,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属于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历史进步的最高境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论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理论实践过程中,都应将实践作为第一原则,从实践当中来,再回到实践当中去,充分了解人们大众的需求,并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把我国构建成为一个民主、富强、自由、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者简介:方仲元(1994-),男,汉族,籍贯:河北衡水,学历:本科,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参考文献:
  [1]王浩,王莹.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领导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当代|哲学|意义|历史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