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

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

时间:2022-03-17 09:42: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我很喜欢孔子的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我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我担心我不了解别人”。作为一个写作者,之所以会喜欢上写作这件事,是因为我对了解别人的兴趣,已经远远地大于让别人来了解我。但是我也知道,这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自己能够被别人理解、关心和安慰,对于去了解他人则没有太多耐心和兴趣。我的读者在看完我的小说之后对我说,他们更喜欢我写给读者的回信集,因为觉得更温暖。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感受。可以这么说,在我的第一本回信集里,我是作为一个作者,去以读者为中心,为他们付出耐心去倾听,去解读,所以读者会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关怀和被安抚;我的第二本书则是以电影,或者说电影所展现的生活为中心,由我这个作者拉着读者一起去理解;而到了现在这本小说的时候,便演变成由我这个作者单独构建出来一个完整的、属于他人的世界,没有任何提示地放到读者面前,让读者独立去解读,这就需要读者以我在第一本书中所占的那个位置,去对书中的世界和人物,对他们的命运,付出他们自己的理解力、耐心、见识,甚至是需要他们的宽容和慈悲心去体察。结果可想而知,大多数人更在意的是“我”有没有被关心、被治愈,甚至是我在书中有没有读到什么道理,可以让我被教育。更多人关注的是我得到了什么,当书里的人物和自己是那么不同时,很多读者都懒得去付出耐心理解书里人物的种种。由此可见,我们大多数人更患“人之不己知”,很少有人会患自己“不知人”。对于他者的世界,更多人会直接下结论,贴标签甚至做出批判,这其实是大多数人看世界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在阅读小说这一件事上。
  在《一代宗师》的3D版中,赵本山最后说了一句话:是非、荣辱、成败,最后都是一个字——“我”;可是,如果一个人的眼中真的只能看到“我”,而看不到他人和世界的话,他要如何能够懂得别人以及这个世界呢。不去理解这个世界,又如何能够懂得“我”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在哪里,“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又如何真正地了解“我”呢?
  曾经有读者问过我,要如何了解真正的自我。我说以我个人的经验,可以分三步训练自己:一、远离自我,忘记自我。二、关注他人,理解他人。三、像理解他人那樣去理解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认为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我这里指的不是那些通俗小说,通俗小说的目的大多是为了给读者讲一个故事,无论是侦探,言情,还是恐怖小说等等,它们的目的是明确的,无论是哭是笑,都是达到娱乐读者的目的,并不逼读者去理解和思考,这样的作品很亲切,不会给读者出难题,也不会让读者难堪。但是文学作品却往往不是这样,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世界始终有人需要它们的存在。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时,那时候我只有十四五岁,我特别讨厌书里的女主角爱玛,我的内心非常气愤,我不能理解一个那么虚荣,自以为是,不贞洁的女人,为什么会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著中的女主角。但是当我到了30岁的时候重读这本书,我在读到爱玛死去的时候,我和福楼拜一样泪流满面,小说还是那本小说,爱玛还是那个爱玛,而我变了,当我年纪增长之后,我有了更多的阅历,对他人和世界的理解能力都有了增长。这就是大师作品的魅力,他们足够丰富和深刻,可以等着我们长大之后在与他们重逢,从前不懂作者的用心良苦,现在都懂了。这样的阅读体验也让我用更轻松的心态去读那些小说,不抱定见,不急于审判和批评。
  有人说,文学无用,我倒不这么认为,如果它真的是无用的,那么它早就会自然消亡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在读它呢。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我始终认为阅读文学作品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帮助人提高情商,对此很多人可能不大相信,也没有这样的耐心,想提高情商的话,为什么不去直接读卡耐基,而要花费时间,去读令人头大的托尔斯泰,读《包法利夫人》呢?况且那些经典的文学名著,有时候看上去实在是对读者并不那么友好,因为作者本人从来没有把取悦读者当作写作的目的,他们总是把一个个关于人性的思考题,打包丢到读者面前,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理解。可是你要知道,人性这种东西,其复杂程度超出我们想象呀,有时候除了光明可见的一面,也常常会有暧昧纠结不清、阴暗隐晦不明的一面,更有时代的影响,教育的灌输,这种种的作用力下,其实没有几个活生生的人的个性,会真像卡耐基的书里所罗列的那样,标签分门别类,清楚地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只能穿过层层迷雾,自己去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个人做出这样的决定,而那个人会有那样的行为。我始终在小说里修习着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力,这是我喜欢读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它让我不断地学习了解人性,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并且越来越喜欢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我之前提到的了解自己的三个过程,通过阅读小说,都能够实现。
  文学作品并不在书中传授知识,因此很多人得出了“小说无用”的结论。但其实小说并不是用来长知识的,而是用来增长智慧的。这个世界上的智慧,也并不是只要得到知识,就可以水涨船高的。否则怎么有那么多人掌握了那么多的知识点,读过那么多书,却还是对人性一窍不通,沟通起来不可理喻,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呢。除了阅读小说,我当然也会阅读一些心理学、历史、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书,但最后我总是会去读小说,我发现把我读书掌握的其他知识运用在对小说的理解上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小说家们不负责给我们灌输三观,也不负责给我们传授知识,但是他们提供给我们了一个个人性的经典案例,让我们自行去分析,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答案,有时候也参考别人的答案,但是没有人有标准答案,只有生活会验证你的思考是否正确,这样我们才避免了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它给予我们的,并非短短几个小时的欢愉时光。
  读小说的人,未必都是要当作家或者艺术家,但世界上很多高情商的人,都会阅读文学作品。从这样的角度来讨论读小说的意义,难免有些世俗和功利,然而我还是衷心希望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发现它的价值,毕竟这些人类的瑰宝,在我们的生活中唾手可得,却这样被人忽视,不知道它们的妙处,这实在是可惜。你能从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的世界里得到什么?我不好说,打个比方的话,就像那个古老的美国西部故事,给你一匹马,你可以撒欢儿地跑,凡所到之处的疆土,都是你的,至于你能跑多远,那就要看你自己了。
  (选自《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选文有删节)

推荐访问:小说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