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一条河流的出发

一条河流的出发

时间:2022-03-17 09:52:09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桐柏的初夏,感觉比江南来得确实要晚了些。
  北印度洋翻江倒海顺时针搅拌的季风洋流,裹挟着跨越赤道的时序信息,掠过中国南海宝石般的锦毯,把一个热情炫亮的夏的季节,向着内陆的深处,一路推展,尽情渲染。
  然而,在桐柏,在淮河,时序的密码不破自译,季节的参数悄然更改。生之为水的淮河,却以水的柔情,跳出了水的框框,跳出了水与生俱来的本相。不仅要做一条大地上流淌的河流,更要做一条拥有山一样风骨的河流。并最终牵手秦岭,以“南橘北枳”的物候啟示和哲学意象,把一条河流的个性气质,鲜明地标识于大地之上,呈现于天地之间,成就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光荣与梦想,成为大地上银簪划出的地理分界线。
  一条河流,不论其长,其宽,其曲,其直,能以水的柔软,体现出山的阳刚;能让河的两岸,成为时序的分野,这样的奇特与奇葩,已足以让一条河流,深入人心,荣耀千古!
  这是一条河流思想的原点,这是一条河流精神的抵达。
  你不唱来我还唱
  唱个刘秀走南阳
  收了彭岑和吴汉
  又收了姚期马子章
  ……
  桐柏山初夏的又一个日子,就这样被山歌唤醒,掀开了初露的晨曦。
  桐柏山位于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我没有追问,也无意考证桐柏山名字的由来。我的心底,更倾向于是桐树和柏树,让桐柏山有了最初的名字。你看,一株一株,一片一片,随处可见的桐树柏树,在这初夏的桐柏山,沐浴着渐变的晨光,沙沙欢舞,青春依然。满树的桐花柏花,走过了一场绚烂,但延留在枝间叶端仿佛铁心等我们来的痴情的一两朵,让我们透视了它们刚刚集体演绎的盛大繁华。正是它们,让桐柏山的名字成为千古不变的名副其实。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生机依然的桐树柏树,桐柏山的名字,会让人感到多么徒然,多么突兀,多么令人失望。
  是不是同样因为桐树柏树,而有了桐柏县这个县名呢?你看那棵神树,一身沧桑,站立在距桐柏县城十四公里的淮源庙内。桐树的心里,长出了柏树;长出的柏树,被桐树紧紧包裹。这一站,就是千年时光。桐包柏,多么美好的意境,多么吉祥的昭示!完全可以想象,富有雅士气度、人文情怀的古中国地方朝廷命官,会给这株桐包柏附会多么美妙的故事,披上多么美丽的面纱!甚至奏折皇上,鼓吹一番圣上天象,龙颜大悦后,再伏乞皇恩,赐名桐柏以为县名。
  在桐柏,我们走向淮河的源头。
  淮河的源头有两个,而且都被赋予了正源的色彩。相信太白山顶小淮井源头之说;相信小淮井潜行地下三十里,在淮池形成源头之说。
  淮源庙,在桐柏县淮源镇固镇村。一座并不古老的石桥,虹卧河上。说是河,其实也不过十来米宽,由于天旱,桥下已少见流水。这座貌不惊人水波不现的石桥,就是千里淮河第一桥。淮源庙就在离桥不远的地方。穿过淮源庙,是豁然开朗的庭院。院内一方淮池,就是淮河的源头。事实上,在确定淮河长度的时候,这方淮池,也正是国家水利部确定为淮河的零公里处。淮池边上有一口露天的石井,名叫“佳水井”,被誉为天下第七佳水。唐代茶鉴赏家刘伯刍遍游天下,访赏佳水,从江南零水、苏州虎丘、扬州大明寺,一直到淮源之水,推出了“天下七佳”。斗转星移,千年一瞬,山川自然,消长如斯,唐时“天下七佳”,彼此风貌已不可见,但七佳之水,大都出身江浙,只有一佳在中原,在淮源,则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分布,对于淮源,实在是无与伦比的褒奖!这是淮源历史的荣耀,这是淮水昨天的名片。只是,今日淮之佳水,再也泡不出江南毛峰的雅韵。从来都说一方水土一方人,那么是否也是一方水土一方茶呢?如果是,那么所谓佳水,也未必天下千佳一面,而是各具风味,各具个性,各守其位,各展其能,共同构成天下佳水鲜明丰富的色彩内涵和清甘风貌。访一访度娘,果然,茶水茶水,每一种茶叶,都有一种最为相配的佳水。这样的茶与这样的水相逢,茶,才是好茶;水,也才是佳水。如果是两个有情之人呢?那就叫金玉良缘了。
  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是淮河的又一个源头。明清时期,黄河夺淮入海,淮河从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上古佳水,渐变为一条时常失去理性为害一方的疯河。乾隆两次派人重新勘测淮河源头。时任河南巡抚的毕沅,从淮源庙出发,多方寻迹,四处觅踪,终于在主峰太白顶,发现了一汪甘泉,并推测这汪清泉,从这高高的太白顶,潜行地下三十里,从山下淮源庙后的淮池露出地表,最终成为看得见的淮河。乾隆对这个勘测结果十分满意,亲自认定太白顶的这汪清泉为淮河正源,并逐渐被民间赋予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小淮井。
  其实,这样的勘探和认定,在科学技术不甚发达的古代,要想具有十分确定的意义,是很难达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追根寻源的精神,以及古代中国从最高统治者到各级官吏,对于河流,对于化解水害的重视程度和心理态度。对太白山顶淮河正源的认定,是一种至高至远而为源的直观理解,也是对中华古文化中神秘主义的阐释。自诩为天子的最高统治者,宣称皇权天授,龙是他们的本象,而龙的本身,就是一种神秘莫测、不可近观、见首不见尾的神物。太白山顶这汪无关旱涝、常年如斯的清泉,潜行地下三十里,涌出地面为河源,实在是太符合作为统治者龙性心理的外在呈现了。而这时,这汪清泉是否真的潜行相通山下的淮池,或说淮池之水是否真的就是这汪清泉所出,在皇权的思想体系里,在民间的文化情结中,已变得不甚重要。毕竟,古代中国的文化,在科学精神面前,浪漫、美妙、奇幻、神秘、想象、唯上的成分,毕竟在多数时候,还占着相当程度的上风。
  在淮河的源头探访,让我感到淮河之大之壮者,除了淮河本身的特质之外,作为一条河流,它的人文深度和厚重,它的民间立场与亲和,我们不说唯一,但一定是其他很多河流难以媲美的。
  长江的源头,是纵横数百里的冷峻冰川;黄河之源头,是茫无涯际的草地沼泽。这样的源头,远离人间,远离烟火,也就缺少了一条河流从一开始就与人类耳鬓厮磨、纠缠不断、爱恨交加、难舍难分的情绪波澜。
  而淮河,流淌在民间,欢乐在民间,忧伤在民间,故事在民间,更重要的是,它的源头,也在民间。

推荐访问:河流 出发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