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落实核心素养,做好体育“差生”转化工作

落实核心素养,做好体育“差生”转化工作

时间:2022-03-18 09:30:38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摘 要:本文是笔者根据十几年体育教学经验以及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提出了体育“差生”转化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差生转化
  新课程标准(2017版)已经发布,核心素养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怎样才能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好体育”“新课标要求下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体育的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等成为教师们深度讨论的话题。
  而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存在着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能完成各项运动技能、体能考核指标和任务,而体育差的学生,由于体质弱、身体超标,或者因为协调性差等原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正确转化体育“差生”,笔者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学习的理解以及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对体育“差生”的转化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体育“差生”存在的原因
  一是由于体质弱身体单薄、体弱多病,或者身体过度肥胖。
  二是原来的体育基础差。
  三是没有特长且对体育项目不感兴趣或有恐惧感。
  四是由于四肢力量不协调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
  五是由于家庭过于娇生惯养导致缺乏毅力,怕苦怕累。
  六是由于家庭原因导致学生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交流与合作缺乏自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体育“差生”的形成原因和所表现出来的特点,重视体育“差生”、转变体育“差生”已经成为我们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的责任。
  二、 转化体育“差生”的实践与思考
  1. 教育要“大雪无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隐私”,进行正面引导。
  体育教师要对任教班级的每一名学生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
  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心这些特殊的体育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变化,特别是要对体育“差生”的隐私既要照顾又要“视而不见”,关心、鼓励于无痕之处,既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关怀,又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
  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结合所在班的班主任的情况介绍,进行激励教育措施设计。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现有的成绩入手,引导他们克服困难。
  2. 教学要“抓铁有痕”,降低难度,加大强度,分层激励。
  由于上述体育“差生”形成的原因不同,导致他们在学习一些基本动作时把握程度差异也比较大。
  所以对体育“差生”必须加强区别对待,对他们的教学要求必须适当,降低难度,加大强度,从实际出发。
  在教学设计及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针对这些学生进行特殊要求:或适当降低难度,或放慢速度要求等等,让他们在进行动作学习或练习时能感受到获得的喜悦感。
  对此,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充分备学生,了解所要掌握的动作对学生的难度有多大,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组教学,合理分组,科学搭配,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开,一帮一,一带一,提高帮扶的针对性。
  这样既提高了其他学生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他们,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和勇气,使他(她)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要注意说话的艺术性,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指导要“抓点促面”,因材施教,共同提高。
  基于体育“差生”的形成原因,教师要逐一分析他们的身体素质及其差异制定个别辅导方案,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
  同时,一定要真正从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掌控,及时发现不同学生在同一阶段的不同表现,及时寻找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比如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有的同学以挺肚子代替挺身,还有的同学落地时身体向前栽或向后坐。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
  另外,在指導这些体育特殊生提升时,动作要柔软,语言要柔性,态度要亲切,指示要耐心,方法要多样。
  还要发挥同学之间的互助作用,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我们体育教学中要以“以人为本”为主线,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所以,体育教师一定面向全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重视体育“差生”的转化,让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享受体育,健康成长,同时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体育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中体育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赵敏,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

推荐访问:素养 转化 差生 落实 核心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