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印边界争端及其西藏因素

中印边界争端及其西藏因素

时间:2022-03-16 09:43:07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摘要:印度,是目前与我国存有领土争议面积最大的周边国家。印方在我西南边境一带不断制造流血事端,蚕食我国领土,同时支持和收容西藏叛乱分子,致使两国在1962年10月爆发了全面武装冲突,此后两国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本文探讨中印边界争端问题,同时关注在争端冲突中的西藏因素。
  关键词:中印 边界争端 西藏
  一、中印边界争端简介
  与中国陆地相邻的有14个国家和1个地区,印度是中国的老邻居,印度位于中国的西南方向,边境相接。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一块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目前正处在争议之中,这个地区是藏南,争议国家就是印度。现在中印边界东段的实际控制线并不是《中国地图》上标着的国界线,而是我们的地图上没有标注出来的 “麦克马洪线”。
  整个中印边界分为三段:东段是指不丹以东的中印边界;中段指尼泊尔和印控克什米尔之间的中印边界;西段指印控克什米尔同中国边界。三段合计,成为中印争议区的我国领土总面积为125500平方公里,其中我方控制了27%,印度非法侵占了73%。印度所占我国领土的面积,相当于六个北京市、一个浙江省或三个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是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的20倍。
  二、“西姆拉会议”与“麦克马洪线”
  1914年,中国政府提议在伦敦召开会议,合理解决西藏问题。当时,因英国殖民势力已完全控制了西藏地方政权,因此英国在同意召开“西藏问题会议”的同时,要求西藏地方政府也派代表与会,并将会议地点定在印度的西姆拉,这就是所谓的中英藏三方“西姆拉会议”。会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在一张地图上画了一条线,将中国一块约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印度(东段),并逼迫中国谈判代表陈贻范在未经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签署了条约草案。清政府申斥了陈贻范的行为,宣布不承认草约内容。无奈,麦克马洪只好同西藏代表签订条约,并声称该条约对英藏双方都有约束力。签字前,他们有意支开了陈贻范。就这样,西姆拉会议草草收场。三方会议,实际变成只有两方参加 ,应该三人签字的公开条约,变成了只有两方签字的秘密宣言,另加一张一钱不值、在签字过程中几经修改的地图草案。后来,印度变换手法,对达旺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向当地居民征收赋税。但当印度巡逻队到达达旺时,西藏地方政府立即向英方提出抗议,要求英方人员撤走。最后,英国殖民者通过武力赶走了西藏地方当局的管理机构,在达旺等地建立了他们的哨所。
  “麦线”的炮制,成为中印边界争端的另一起因。
  三、尼赫鲁的“前进政策”和1962年战争
  (一)、印度独立 1947年8月14日,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尼赫鲁政府全盘继承了英国殖民政权的遗产,包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和扩张政策。只是英国驻拉萨代表机构摇身一变,成了印度的代表机构。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代表团谈话时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适用于一般的国家关系。
  (二)、中印边界问题协商 1956年11月28日至12月一0日,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中国政府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表示愿意在平等谈判的基础上,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但却遭到印度政府的蛮横拒绝。尼赫鲁认为,中印边界已由“麦线”划定,两国并不存在边界问题,因此无需谈判。1958年10月18日,印度政府向我国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声称新藏公路通过的土地“若干世纪以来就是印度拉达克地区的一部分”,该地区同“印度两千多年的文化和传统有联系,而且已经成为印度生活和思想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却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所以自然不能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和理睬。
  自1960--1962年间印度在中印边界上出台了一个所谓的“前进计划”,印度把我国政府寻求外交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看作软弱可欺,在中印边界的西、东两个方向各建立了43个,24个据点,有的据点建在我方哨所的后面,出现了犬交错的对峙局面,这成为了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直接原因。
  五、中印边界争端中的西藏因素
  引起两国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西藏问题,西藏问题上两国利益的冲突导致中印关系恶化,从而引发边界争端并最终导致武装冲突。1951年,中国军队进驻西藏,于是印度处于地缘战略考虑尽力在有争议的地区向前推进自己的边界。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军解放西藏,西藏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印度在某些地方就不能干涉自己的内政,于是在1954年中印谈判中,印度不得不放弃在西藏的一些特权。中印边界争端是在1959年中国平息西藏叛乱之后显现出来的,边界争端不断升级,导致武装冲突,是两国关系因西藏问题恶化的表现形式。邻国争端在关系恶化的时候凸现出来,成为危机载体,边界争端只是一个借口,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酝酿成了边界武装冲突。
  1959年春,中国政府平息拉萨的武装叛乱,中印关系开始恶化,边界争端取代了之前的甜蜜期,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印度在1954年承认中国对西藏主权,平息西藏叛乱变成了中国内政,印度因此失去干扰的立场和理由。双方关系改头换面以边界争端形式继续发酵。印度在得知中国有力平息西藏叛乱之后猜疑中国“暴露于中国的扩张主义”,印度军队坚决的向有争议的边界进逼。政府加强了对边界的管理,西藏叛乱分子不断流向中印边境,同时印度军队又把邵穗推进到麦克马洪线,于是造成了双方沿着中印边界各自调兵。随后发生的空喀山口事件也加速了中印边界问题的恶化。1961年,尼赫鲁的“前进政策”决定在边界西部和中部向中国实际控制线推进,直接威胁到中国阿克赛钦地区的交通命脉问题,当时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是连接新疆和西藏的唯一交通命脉,整个五十年代,驻扎在阿里地区的中国部队遗址频繁通过阿克赛钦地区从新疆获得补给,这条新藏公里一旦被切断,会严重影响阿里地区和中国驻藏部队以及行政人员的物资供应。印度根据自己的边界主张坚持中国完全退出阿克赛钦地区是中国不能接受的,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僵硬态度也是导致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重要原因。
  [1]康民军.试析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J].南亚研究季刊. 2006年(1).
  [2]刘炳峰、赵俊颖.中印边界争端始末[M]. 2002(8)
  [3]蒋玉宏.五六十年代中印关系恶化的西藏因素[J].燕山大学学报.2003(5)
  [4]于红梅.中印边界问题研究[J].外交学院.2012(5)

推荐访问:西藏 争端 边界 中印 因素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