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汽车A柱饰板与IP前端配合的研究

关于汽车A柱饰板与IP前端配合的研究

时间:2022-03-22 09:41:58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摘 要 本文基于某车型内饰A柱饰板与IP前端尺寸配合遇到的问题,对比了与其他车型的设计差异,并通过尺寸链分析及实车批量验证,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方法,保证了整车质量水平,为后续新车型开发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IP;A柱;间隙
  引言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汽车内外饰零件的尺寸匹配越来越被消费者关注。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下,各大企业对整车的匹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在参与某新车型开发及投产过程中,遇到该车型的A柱饰板前端与IP的配合难题,通过设计对比、尺寸链分析及实际造车多次验证,最后为制造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尺寸控制方案,为后续新车型开发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常规设计状态
  针对A柱饰板前端与IP的配合,通过对该车企多数车型的设计结构研究后发现,基本上是将IP设计成U型槽,A柱饰板插入槽中,且两侧均贴合来控制左右向配合的间隙,如图1;这种结构尺寸链较短,能够非常有效达到质量要求。图2是对多款车型最前端U型定位结构距零件的最前端的距离的数据统计,如图所示车型A~车型E的U型结构距离端部的距离都在40mm以内,理论上讲距离越小定位效果就会越好,而本文所述车型距离为136mm,定位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下面就针对该车型的做进一步的探讨[1]。
  2 该车型的设计结构及问题
  该车型在设计上也是采用U型槽结构,不同点在于U型结构距离零件最前端距离太远,考虑到前端配合的风险,设计上在A柱饰板前端的背面增加了L型止位筋支撑到车身钣金上,通过钣金支撑来控制与IP的间隙,如图3;这种结构在该车型批量验证后发现A柱前端与IP的间隙在0~1.5mm,目视效果较差,也无法满足0+0.5/0mm的整车质量要求。
  针对该缺陷,通过尺寸链及各链环数据来分析,相对于U型槽的配合结构,尺寸链变长,如图4所示,整个尺寸链中相比U型槽设计增加了车身尺寸影响因素,通过尺寸链理论分析IP与A柱间隙配合的超差概率为14%,不满足设计需求,结合实际制造状态,IP与A柱两个零件在标准白车身上配合能控制在0.25mm以內,但是由于白车身切边的数据波动较大,车身上IP左右向定位到饰板定位切边的功能尺寸的实际波动量在+/-1.8mm左右,该功能尺寸非白车身受控的关键控制点,如需提高白车身功能尺寸的制造精度,代价太高,周期也较长,所以需要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案[2]。
  3 该车型问题解决方案
  基于成本及周期考虑,结合实际造车的表现,通过多次验证后最终通过调整A柱饰板背面支撑筋的方式来控制与IP的间隙,主要更改有如下两点:
  其一:加长A柱饰板背面止位筋长度,设计上与钣金设计1.5mm干涉,保证钣金能顶到饰板,实物干涉量大的情况下,支撑筋会发生变形,但不会影响最终支撑结果。
  其二:将原设计的L型支撑筋改为锐角形,如图5(右);设计成锐角可以降低装配过程中脱落风险,实际验证下来对装配非常有利。
  通过上述两点更改,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最终达到了整车质量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更改A柱饰板背面止位筋的方式对IP与A柱间隙问题得到了解决,主要是通过设计结构上做过盈来减小各链环对最终匹配结果的影响,但对于本文探讨的类似匹配形式,后续仍建议A柱前端与IP之间也采用U型结构配合,且定位距离前端越小越好。
  参考文献
  [1] 曹渡,刘永清.汽车尺寸工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05.
  [2] 于俊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7.
  作者简介
  周小勇(1984-),男,工程师,现就职单位: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尺寸匹配。

推荐访问:配合 研究 汽车 IP 柱饰板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