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浅谈学校的影响及完善方案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浅谈学校的影响及完善方案

时间:2022-03-22 09:34:50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通过相关调查不难看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校道德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影响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水平提升。基于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因素,然后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希望能有效提升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水平。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完善方案
  一、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学校因素
  1.学校的道德教育资源缺失
  首先,当前的农村教师编制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正式教师需求量较大,代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待提升。随着地区生源的逐年增加,在职教师工作量也随之加大,超负荷工作时有发生;合并班级现象严重,课堂拥挤,学校和责任教师的管理不能同步,由此影响了留守儿童教育的效果。由于教师缺编,学校只好通过招收代课教师与临聘人员等方法予以解决,从而带来了代课教师数量大的问题。从调研情况看,代课教师的实际数量远高于统计数量。代课教师相对来说素质若、能力低、教学经验少,学历不高,主要分布在农村偏远学校,不仅对农村教育质量的影响较大,而且也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质量。
  其次,农村教师的分布不均匀。通过实际调查不难看出,当前教师团队的分布不均匀,城市教师较多,且出现了超编的问题,农村教师数量较少,无法满足要求,优秀教师难以留住,造成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教师过度集中于城区和重点学校,而山区、海岛等薄弱学校普遍存在拔高使用和代课教師顶岗的现象,滞后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进而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难以形成实质性的突破。
  再次,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的道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较少,近年来城市每年可供分配的心理教师基本上只有1至2位,大多被分到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几乎真空,同时由于农村教师缺编,即使是分到的心理教师,也往往被改派去任教其他学科。
  2.农村道德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方法有待完善
  通过相关调查不难看出,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落实工作受到限制,教育观念及防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农村学校的教师比较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行为表现,并没有深入调查学生的道德水平、心理发展需要等。客观上,当前农村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工作态度、关注度仍有待提高,且许多农村学校并没有建立详细的有关留守儿童的德育档案,缺乏实效性的教育措施,也没有开展以学校为牵头和举办主体的针对性道德教育,即使某些教师开展了相关教育,也是出于自发性,缺乏一定的目的和计划,且在内容和方式上也不尽人意,所以其实效性并没有得到保证。二是教师把留守儿童群体看成是“差生”,将其道德教育理解为差生教育(问题学生教育)。三是某种程度上,将留守儿童视成贫困生,运用慈善式的“扶贫教育”方法,对目标对象开展相关的道德教育。显然留守儿童并不等于贫困生,甚至部分留守家庭的经济条件比非留守儿童更好,只是由于种种家庭发展因素,才形成了今日的留守局面。对于部分贫困留守儿童的送米、送油、送书包、衣服、饭盒等扶贫式的教育方法,很难说有很大的成效,相反却由于组织方式不当、作秀等,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自尊的伤害。
  二、不断优化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方案
  1.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我们应该不断革新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理念。部分教师把留守儿童当作差生来对待,这种刻板印象既来源于社会媒介对留守儿童的选择性、污名化报道,也来源于对“问题家庭与问题学生”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问题学生来自于问题家庭”,但留守家庭不能与“问题家庭”划等号,两者有着实质性的差别。事实上,将留守儿童视为“问题儿童”是一种观念性的错误,其具体教育应该由“帮教”性质上“扶差”教育,转变为预防性的,进而形成一种“关爱”与“教育”并重的道德教育。
  第二,结合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现状制定相应的道德教育方案。儿童的道德教育需要符合其身心发展要求,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环境有其特殊性,应该结合两者建构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内容,使之既贴近留守学生的现实生活,且又具有道德教育的内容。即,从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实际出发,使其道德教育回归至真实的生活世界。在具体教育方式上,可以通过学校主体班会、集体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到父母务工所在地团聚,与城市儿童开展结对活动等,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留守儿童获得道德体验,使其在鲜活的道德现实中获得道德成长。
  第三,农村教师应该增加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其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与生活的“主战场”,师生之间交往方式、深入程度对其道德教育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功效。根据教育理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否顺利成长和发展,父母和教师将扮演“重要社会化他人”的角色。所以,教师应主动深入留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其内在需求,与其交朋友,主动将情感交流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客观上,道德情感是儿童积极社会化的基础,积极的情感表达既是其道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善行发展的必要基础。
  2.针对所有留守儿童的特征制定合适的道德教育模式
  第一,我们应该给农村留守儿童创建道德档案,并结合实际需求调整内容。档案中需要如实记载留守儿童信息,是反映其道德成长历程、拐点与变故,及开展针对性道德教育的依据与第一步,因此留守儿童的信息建档是前提基础。第二,改革农村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农村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将其道德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方案。对在留守儿童身上易发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教育,以使其在留守期间能进行适当与基本的自我保护教育。第三,建立与完善学校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体系,开发与完善相应的德育课程。针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学校应区分其道德问题的层次,建立具有现实意义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明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云门小学)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留守 浅谈 完善 农村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