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农村建设与县级财政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县级财政问题研究

时间:2022-03-19 09:35:39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进入到历史发展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新规划。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县级财政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的基础,其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建设效果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依旧突出。基于此,本文从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状况出发,进而探究县级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县级财政;问题;解决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相较于中央财政,县级财政与农村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在新农村建设中,县级财政首先能够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有针对性地实现对各种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整合县级工业发展成果,反哺农业,为农业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并实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其次,利用财政收入建立再分配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尤其是在农村资源条件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市场经济调节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激化社会矛盾,而财政可以利用转移支付等手段弥补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不公平现象,以体现再次分配的公平性;最后,发挥杠杆作用,激励、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构建内外协调一致的建设机制,提高新农村建设效果。虽然县级财政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调控手段,但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增收困难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民收入偏低,增收困难的问题依旧困扰着许多农村工作者。如2016年安徽省某县建设效果较好的某农村人均年收入为8321.90元,而建设效果相对较差的农村,人均年收入只有6524.80元,这组数据不仅从整体上说明了农民整体收入偏低的问题,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收入差距。此外,农村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人员,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劳动,这使得农民获得增收的渠道狭窄、单一,难以从外出务农上真正改变自身、家庭,甚至农村的落后面貌。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在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没钱办事”等财政转移支付瓶颈,导致一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农业生产要求。其中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论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在抵御自然灾害过程中都难以发挥应有价值;第二,县级财政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更有一些县政府领导者目光短浅,缺乏对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考量,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第三,多种农业发展不力,市场化不足,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缺乏,无法发挥农村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滞后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第一,教育事业发展落后,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这也是一些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希望在城市立足的主要原因,教育资源上的不平衡也使得农村陷入了落后发展的恶行循环;第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落后,新农合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条件差,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穷等问题在农村依旧普遍存在;第三,公益事业落后,农村道路建设、人畜饮用水设施建设,水利修复等工作难以获得充足的财政资源,加之农民参与“一事一议”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公益事业陷入了形式化,甚至半途而廢的尴尬。
  (四)新农村建设项目收益管理不善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在效益上难以得到保证。在财政资金转移支付过程中,由于农村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配套落实措施难以形成,使得资金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专项资金使用途径不透明,在县级财政完成转移支付后,基层财务部门存在着挤占、挪用资金的情况,使得一些用于农业生产的专项资金流入到了非农建设领域;在支农建设项目管理中,由于资金规模限制,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使得项目建设效益得不到有效评估,财政转移支付效果也无法用市场手段进行量化分析,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县级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对策
  (一)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增收、创收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让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得到真正的实惠,才能够调动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基于此,县级财政在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增加对农村转移支付的规模,让财政政策惠及更多农民,如安徽省某县农林水利在2015年的财政支出规模为108960万元,2016年15268万元,2017年则为24641万元;同时县级财政还积极配合农村发展需要,推动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土地质量,让农民能够通过土地经营获得更多收益。此外,县级财政还应该支持农民实现劳动力转移,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供条件,将农民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在城市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建立专项支农项目,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县级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建立长效的增收机制,以保证对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转移支付规模。县级财政在健全支农资金长效增长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确定农村建设投入重点,保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其次,拓宽农村财政收入渠道,利用补助、贴息、税收、优惠等财政杠杆作用,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以缓解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压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效果;最后,整合农业专项发展资金,实现对农村的综合开发与精准扶贫,提高土地整合效果,改善基础设施质量,提高县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推进农村公共财务制度建设,大力支持公共事业发展
  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对改善农村社会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县级财政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过程中,首先要在教育上加大投入,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的主要矛盾就在于教育的不公平,县级财政应该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政策,增加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改善乡村中小学教育环境,尽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其次,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扩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提高乡村卫生所的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县级医院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支持;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保,为农村的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四)推动县级财政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支出效益
  所谓“好钢用到刀刃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县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县级财政改革中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在财政制度改革过程,县级财政部门首先要依据支农项目评估结果,制定资金使用机制,强化相关人员的财政资金收益意识,利用市场标准衡量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利用责任制严格控制资金转移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实现财政转移支付环节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的安全完整,提高县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财政作为支持和维护农业的基本手段,不仅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还能够综合调动多方面资源,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体制。目前我国县级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而从全面应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出发,县级财政应该积极推进改革,按照新农村建设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制定出县级财政支持新农村的政策措施,进而体现财政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月玲.新农村建设与县级财政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8-9.
  [2]王赜.县级财政部门预算的细化与执行机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15.
  (作者单位:安徽省寿县寿春镇财政分局)

推荐访问:新农村 县级 财政 建设 研究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