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裕丰范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农村中学生法治思维建立渠道

浅谈农村中学生法治思维建立渠道

时间:2022-03-20 09:30:28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道德素质。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时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法治,将其内化成自身意识的一部分。为此,本文进行了强化法治思维的渠道探究,以辅助学生建立法治思维,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农村;道德与法治
  法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治思维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是,身处于农村的中学生,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生活环境安逸,认为法治与自己毫无关系。因此,即使学生学习了法治知识,但是并不能建立法治思维,形成法治意识,无法形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此,教师需要将法治内容从书本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实接触法治,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法治思维。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接下来,我从三方面探究了农村学生建立法治思维的渠道。
  一、 丰富生活性的实践活动,培养法治意识
  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是法治思维培育的落脚点。所以,教师在对学生传授、讲解课本上要求掌握的法治内容之后,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行为认知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只有这样,学生法治意识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进一步深化法治思维,我组织了生活性的实践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写“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十则”,即结合本课知识写下贴近学生生活的十条法则,在生活中践行并督促周边人遵守,如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该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根据这一条法律,学生写下了“常回家看看”,并且督促自己的父母多去看看他们的父母。如果父母听不进去,学生就会搬出自己学的这条法则念给父母听并告诉他们违法了。就这样,在点滴生活中,学生建立了法治意识,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逐渐成为了一个守法的公民。可见,生活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二、 组织模拟性的探究活动,强化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培育较适宜采用模拟性的探究活动,即运用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较强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违法犯罪的不良影响,以及遵守法律规范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在自己心中形成法律准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增强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们与法律同行”时,为了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帮助学生认识到依法辦事的重要性,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模拟法庭的探究活动。首先,建立一个模拟法庭的情境,即当地人民法院即将审理一起共享单车失窃案,而具体情况是被告人将共享单车搬回了家,构成了盗窃罪;在创设情境之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分析这起案件应该怎么处理,应给与被告人什么处罚;而在讨论、探究中,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学生得出结论,应该给予其十五日的拘留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了法庭模拟,而在模拟中,学生真实感受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对法律形成了敬畏心;最后,引导学生抒发感想,学生一致认为要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法规,由此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可见,组织模拟性的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切身体会法律,强化法治思维。
  三、 搭建法制性的网络平台,拓展法治知识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改变学生法治信息贫瘠的现状,搭建法制性的网络平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法治视频、法治在线等形式,有效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以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逐渐提升学生自身法治意识水平。
  例如:在教学“法律为我们护航”时,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利益,辅助学生掌握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这一知识点,我利用班级法制性的网络平台进行了知识拓展。如我制作了一条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自11月22日起实施的新闻,新闻介绍了其《规定》的内容,如校园欺凌行为的界定,包括:主观上蓄意或者恶意、行为造成的后果、行为方式等,然后根据《规定》内容,我列举了一系列的例子进行了分析。而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丰富了自身的法治知识,理解了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与保护这一知识点,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可见,搭建法制性的网络平台,对法治教育大有裨益。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想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就必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法治。而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法治的真实性,教师就需要将法治引入学生生活,让学生接触法治,拓宽法治知识。只有这样,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生成法治观念,强化法治思维,提高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穆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6).
  [2]张艳.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读与写,2017,14(18).
  作者简介:
  房双山,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曹庙镇吴阳中学。

推荐访问:浅谈 法治 中学生 思维 渠道

版权所有:裕丰范文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裕丰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裕丰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05055207号-1